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5月14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34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5月14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

    B

  • 2. 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弟子规》。  

    A

    B

  • 1. 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成为伟大诗人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 2. 下面语段括号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轶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

    B自顾不暇

    C争奇斗艳

    D鱼目混珠

  • 1. 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B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2. 下列诗句中与“送别”相关的有()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1. 根据下面文字,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
    正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锦乡江苏——中国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展”开展以来受到观众的热情欢迎。展览以雅致的东方文化氛围,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开明开放和充满勃勃生机的江苏。 该展的工艺品荟萃的是百余位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的116件力作,全面展示了江苏在刺绣、染织、陶艺、雕塑、绘画等诸多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其中不少作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可是,这座世纪前的古庙,现今只有石头的庙基和两三排光秃秃的多里克石柱了。石柱上深深的沟槽快要被时光磨平。还有一些断柱和建筑构件的碎块,分散在这崖顶的平台上,依旧没人把它们“规范”起来。没有一个希腊人敢于胆大包天地修改历史。这些质地较软的大理石残件,经受着两千多年的阵阵海风吹来吹去,正在一点点变短变小,有几块竟然差不多要湮没在地面中了;一些石头表面还像流质一样起伏。这是海风在上边不停地翻卷的结果。可就是这样一种景象,使得分外强烈的历史感一下子把我包围起来。
    ②纯蓝的爱琴海浩无际涯,海上没有一只船,天上没有鹰鸟,也没有飞机。无风的世界了无声息,只有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古希腊这些苍老而洁白的石头。天地间,也只有这些石头能够解释此地非凡的过去。其至叫我们想起爱琴海的名字来源于爱琴王——那个悲痛欲绝的故事。爱琴王没有等到出征的王子乘着白色的帆船回来,他绝望地跳进了大海。这大海是不是在那一瞬变成这样深浓而清冷的蓝色?爱琴王如今还在海底吗?他到底身在哪里?在远处那一片闪着波光的“酒绿色的海心”吗?
    ③等我走下断崖时,忽然发现一间专门为游客服务的商店。它故意盖在侧下方的隐蔽处。在海神庙所在的崖顶的任何地方,都是绝对看不见这家商店的。当然,这是希腊人刻意做的。他们绝对不让我们的视野受到任何现代事物的干扰,为此,历史的空间受到了绝对与纯正的保护!
    ④我由衷地钦佩希腊人!
    ⑤希腊人告诉我们,保护古代文明遗产,需要的是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崇拜、科学的方法、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品位。因为历史文明是一种很高的意境。
    ⑥(创造古希腊的是历史文明,珍惜古希腊的是现代文明。而懂得怎样珍惜它,才是一种很高层次的文明。)

    2. 请谈谈文中第⑥段括号中句子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 2. 解释下列句中“且”的意义。
    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__________
    ②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
    ③臣死且不避__________
    ④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_
    ⑥河水清且涟漪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