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3月7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52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3月7日专为备考2024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句子中,“其”字表达祈使语气的是()。

    A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B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 2. 《西洲曲》中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不包括()

    A顶真

    B双关

    C比兴

    D用典

  • 阅读《箱子岩》中的两段文字,回答1~3小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
    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

    1. 这两段文字是沈从文第几次去箱子岩的见闻?
  • 阅读茅盾《香市》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没有见过像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那末姑且到惟一的锣鼓响的地方去看一看罢。我以为这锣鼓响的是什么变把戏的,一定也是瘪三似的玩意了。然而出乎意料,这是“南洋武术班”,上海的《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的一员。那不是无名的“江湖班”。然而他们只售票价十六枚铜元。
    看客却也很少,不满二百(我进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十)。武术班的人们好像有点失望。但仍认真地表演了预告中的五六套:马戏,穿剑门,穿火门,走铅丝,大力士……他们说:“今天第一回,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他们三条船上男女老小总共有到三十个!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有个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一一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

    2. 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南洋武术班所受到的冷遇?这种冷遇反映了什么问题?
  • 1. 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 2. 《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 1. 时间就是生命要求:鲁迅先生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请据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 2. 题目: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求:(1)以议论为主;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 阅读梁实秋《论诗的大小长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诗的价值原不必以篇幅长短而定。不过据我看,最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
    为什么说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单是篇幅长,并不能吓倒人!篇幅短,也并不寒伧!但是伟大的作品,因为内容性质的需要,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宣泄无遗,必定要有相当的长度,作者才有用式之地,才能把繁复深刻的思想与情绪表现得干干净净。把歌德的《浮士德》缩成一首“小诗”,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缩成一首“小诗”,把密尔顿的《失乐园》缩成一首“小诗”,把但丁的《神曲》缩成一首“小诗”,你试试看!但是谁能不承认这些是西洋文学里的最伟大的诗篇?伟大作品的内容必不是生活的一鳞一爪,必不是一时的片段印象,而必是根本人性的描写。所以没有相当的长度,作者便没有周旋的余地。这相当的长度,也并不是谁定下来的规律,伟大的作品自然地需要相当的长度。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必有相当的长度,就是根据这种必须而立言的再从艺术方面讲,为求一篇作品的有起有讫,为求其完整,为求其透彻,也需要一个相当的长度。
    我并不菲薄“小诗”,“小诗”也可算是我们的新诗的一体,自有其相当的位置与价值。要描写一个单纯的意念,要记录一刹那的印象,要发泄一点简单的感情,“小诗”当然是很适宜的一种形式,但是伟大的题材却装不进一首“小诗”里去。(有删改)

    1. “小诗”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 2. 文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