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2月12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785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2月12日专为备考2024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断魂枪》的作者是()。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鲁迅

  • 2. 我国盛庸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岑参

  • 阅读王维《山居秋暝》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本诗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诗中有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 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①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②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2. 就全文来看,这段文字对于塑造冯谖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 1. 《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 2.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一个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却高兴地说:“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许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 2. 题目:小议“嗟来之食”是否可吃要求:(1)必须写成议论文。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 阅读梁实秋《论诗的大小长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诗的价值原不必以篇幅长短而定。不过据我看,最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
    为什么说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单是篇幅长,并不能吓倒人!篇幅短,也并不寒伧!但是伟大的作品,因为内容性质的需要,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宣泄无遗,必定要有相当的长度,作者才有用式之地,才能把繁复深刻的思想与情绪表现得干干净净。把歌德的《浮士德》缩成一首“小诗”,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缩成一首“小诗”,把密尔顿的《失乐园》缩成一首“小诗”,把但丁的《神曲》缩成一首“小诗”,你试试看!但是谁能不承认这些是西洋文学里的最伟大的诗篇?伟大作品的内容必不是生活的一鳞一爪,必不是一时的片段印象,而必是根本人性的描写。所以没有相当的长度,作者便没有周旋的余地。这相当的长度,也并不是谁定下来的规律,伟大的作品自然地需要相当的长度。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必有相当的长度,就是根据这种必须而立言的再从艺术方面讲,为求一篇作品的有起有讫,为求其完整,为求其透彻,也需要一个相当的长度。
    我并不菲薄“小诗”,“小诗”也可算是我们的新诗的一体,自有其相当的位置与价值。要描写一个单纯的意念,要记录一刹那的印象,要发泄一点简单的感情,“小诗”当然是很适宜的一种形式,但是伟大的题材却装不进一首“小诗”里去。(有删改)

    1. 作者为什么认为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
  • 2. “小诗”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