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安基础知识》11月17日

考试总分:3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59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安基础知识》11月17日专为备考2023年公安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公安机关各警种间的分工与协作是各警种正确履行职责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警种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安工作的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增设新警种,淘汰不适合形势的警种。()

    A

    B

  • 2.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重证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经查证后可作为证据使用。

    A

    B

  • 3. 人民警察应具备的岗位专业能力,是指人民警察必须熟悉和掌握做好本岗位工作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胜任本职工作。

    A

    B

  • 4. 对袭击人民警察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立即使用警械或武器。()

    A

    B

  • 5. 古代警察的特点之一是军警不分,警政合一。()

    A

    B

  • 1. 如果钱某发现情况不妙,转身逃跑,吴某持刀追杀钱某。钱某路遇吴某6岁的女儿,遂上前掐住其脖子,要吴某住手。吴某不听警告,继续追上来,钱某于是将吴某的女儿掐死后逃走。这时钱某的行为性质是()。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杀人

  • 2. 民警小张的下列行为中,最能体现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是()。

    A在群众协助下制服嫌疑人

    B开展人户走访

    C向周围群众大声呼喊“赶快躲开”

    D受伤后仍独自与持刀男子搏斗

  • 3. 十进制数15对应的二进制数是___。

    A1111

    B1110

    C1010

    D1100

  • 4. 关于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

    B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C当事人拒绝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邀请见证人到场

    D当事人不到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 5.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理性认识是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n是人本能的反映

  • 1. 政策,是指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具有强烈的()作用。

    A指导

    B规范

    C约束

    D调整

  • 2.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出发点是()。

    A惩办少数

    B改造多数

    C讲究策略

    D区别对待

  • 3. 刑事强制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强制的权力。下列属于刑事强制权的有()。

    A对犯罪嫌疑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B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拘留

    C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请逮捕和执行逮捕

    D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决定逮捕

  • 4. 广泛深入地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发动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意义是( )。

    A表明了党和政府维护人民的利益

    B表明了党和政府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决心

    C调整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关系

    D激发广大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 5. 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A积极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B及时发现和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以避免造成危害国家安全的严重后果

    C坚决惩治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

    D坚决打击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也警戒其他不法分子

  • 1.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致人伤亡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实施哪些行为属于拒绝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
  • 3. 人民警察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 没有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应当如何处理?
  • 4.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由什么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使用社会企事业组织或个人交通工具,造成损失的,由谁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