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11月3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67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11月3日专为备考2023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A渭河之神

    B淮河之神

    C长江之神

    D黄河之神

  • 2. 《红楼梦》全书总共包括多少回?()

    A60

    B80

    C200

    D120

  • 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1~3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阅读《箱子岩》中的两段文字,回答1~3小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
    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

    2. 这两段文字的描写与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何关系?
  • 1.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 2. 《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 1. 根据要求作文。韩愈的文学主张是“惟陈言之务去”,这里的“陈言”指的是“陈词熟语”,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请以“陈言之务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作文,800字以上。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各种频繁发生的天灾与人祸,是对人类智慧与生存能力的严峻挑战。与其坐以待毙,事后问责,不如未雨绸缪,事先预防。
    请以“防患于未然”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入侵物种扩散途径更加多样化、隐蔽化,需进一步加强防控和治理。近日,《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发布,对新形势下的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安排。
    ②《办法》重点强调从多个角度全面提升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水平。首先是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做好源头预防,在源头上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其次要明确职责分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际协调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负责。另外还要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鼓励引导公众依法参与防控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③《办法》还要求进一步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对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区域进行治理修复。各部门应研究制订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策略措施,在外来入侵植物、病虫害、水生动物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防控治理方案并进行落实。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订方案,采取种植乡土植物、放流本地种等措施,对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恢复。

    1. 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按段落序号用“||”标出。
  • 阅读梁实秋《论诗的大小长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诗的价值原不必以篇幅长短而定。不过据我看,最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
    为什么说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单是篇幅长,并不能吓倒人!篇幅短,也并不寒伧!但是伟大的作品,因为内容性质的需要,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宣泄无遗,必定要有相当的长度,作者才有用式之地,才能把繁复深刻的思想与情绪表现得干干净净。把歌德的《浮士德》缩成一首“小诗”,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缩成一首“小诗”,把密尔顿的《失乐园》缩成一首“小诗”,把但丁的《神曲》缩成一首“小诗”,你试试看!但是谁能不承认这些是西洋文学里的最伟大的诗篇?伟大作品的内容必不是生活的一鳞一爪,必不是一时的片段印象,而必是根本人性的描写。所以没有相当的长度,作者便没有周旋的余地。这相当的长度,也并不是谁定下来的规律,伟大的作品自然地需要相当的长度。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必有相当的长度,就是根据这种必须而立言的再从艺术方面讲,为求一篇作品的有起有讫,为求其完整,为求其透彻,也需要一个相当的长度。
    我并不菲薄“小诗”,“小诗”也可算是我们的新诗的一体,自有其相当的位置与价值。要描写一个单纯的意念,要记录一刹那的印象,要发泄一点简单的感情,“小诗”当然是很适宜的一种形式,但是伟大的题材却装不进一首“小诗”里去。(有删改)

    2. 作者为什么认为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