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业务》10月3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33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业务》10月3日专为备考2023年广播电视业务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电视新闻影像组接的基本目的,就是使观众获得正确的()。

    A事实与信息

    B价值判断

    C理解与判断

    D舆论导向

  • 2. 与其他类型的广播电视评论相比,本台评论最突出的特点是()。

    A夹叙夹议

    B权威性

    C篇幅短小

    D通俗性

  • 3. 在电视电影中常看到的人物回头、低头、抬头、转身等动作连贯性组接,上下两个镜头一般是采用以下哪种方式()

    A静接静

    B静接动

    C动接静

    D动接动

  • 1. 广播新闻节目编排必须遵守()和全天候原则。

    A整点播报原则

    B滚动播报原则

    C录音播报原则

    D品牌化原则

  • 2. 广播语言要做到“三性”,即()。

    A准确性

    B鲜明性

    C分众性

    D生动性

  • 3. 字幕常见的基本形态包括()。

    A独立型字幕

    B转译型字幕

    C主导型字幕

    D伴随型字幕

    E表达型字幕

  • 1.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 2. 前不久,上海世博会推出了“西藏活动周”,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前往釆访并作系列报道,请就此写出一份采访提纲。
  • 3. 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
  • 1. 请以北京残奥会观感为切入点,以“生命的力量”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评论。立论自定,要求观点正确、层次清楚。
  • 2. 根据所给材料撰写一则(或电视)新闻导语。北京市卫生局将严厉打击餐饮行业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昨天,北京市卫生局召开会议对2010年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且计划了今年的卫生法制监督工作。针对现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市卫生局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和北京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成立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分三阶段采取八项措施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餐饮服务行业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对餐饮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自查自纠,要求有自制火锅底料、饮料和调味料的餐饮机构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备案并在店堂内醒目公示,增加食品添加剂抽样检测力度,对食品非法添加行为按照上限实施处罚等。饮食服务单位也相应做出了倡议与承诺,在会议上,华天饮食集团副总经理高文慧向全市餐饮企业发出了倡议,眉山东坡酒楼等九家餐饮企业代表现场签订了承诺书,承诺将认真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在食品添加剂方面严格律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 3. 请将下列新闻材料改写成一则广播报道(字数1000字左右)。
    教育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引争议
    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44个汉字“整形”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对于异体字,新研制的字表收入了51个异体字,主要用人名和地名,其中包括人名中常见的“喆”和“淼”。对异体字不再简单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此外,既然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为何这一次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对此,《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
    网民反应:
    调查:逾八成认为“穷折腾”
    “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网友怎么看?其中,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这不穷折腾人吗?”;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声音:要改就统一,否则就别动
    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新华时评:汉字“整形”需慎行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综观此次“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何必改头换面呢?
    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方便信息储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在“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给应用徒添麻烦。例如“刹”和“铩”字中的“杀”字写法本来相同,在修改后写法却不一致了。这说明,此次修改在字的选择上并不成熟。
    在50多年简体汉字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新词的添加还是异体字的规范,每一次调整和改进都是建立在符合人们普遍的文字审美和使用习惯上。《通用规范汉字表〉〉尚在征求意见阶段,44个汉字要不要“整形”,值得有关方面仔细斟酌。
  • 1. 简述假新闻的危害。
  • 2. 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
  • 3. 简述确定新闻栏目编排思想应注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