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429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大家可以赶紧来做一下口腔健康管理师单选题(二),能够帮助你专门训练单选题,帮助你攻克难点。
A雪口病
B结核性溃疡
C腺周口疮
D疱疹性口炎
E以上均不是
A2%四环素溶液
B3%硼酸溶液
C1.5%双氧水溶液
D2%碳酸氢钠溶液
E0.05%龙胆紫水溶液
A肺炎
B胆囊炎
C胃炎
D肾病
E糖尿病
A24~48小时
B二到四天
C五到七天
D两周
E二十天
A0
B1
C2
D3
E4
A健康教育
B牙周洁治
C有效刷牙
D合理饮食
E重建功能
A女性多发
B中年多发
C皮损有Wickham纹
D口腔病损不具对称性
E口腔病损多部位发生
A方形白色斑块
B乳头消失而平伏的圆形白色斑块
C红色乳头剥脱区,边缘白色隆起
D丝状乳头增生呈毛状
E裂纹分布状如叶脉
A牙龈组织
B牙骨质
C牙槽骨
D牙本质
E牙周膜
A使用药物
B精神情绪因素
C创伤因素
D免疫异常
E遗传因素
A牙龈撕裂
B牙龈出血肿胀
C牙齿脱落
D牙冠折断
E摇动一个牙时,邻近数个牙随之移动
A妊娠第1~3个月切除
B妊娠第2~5个月切除
C妊娠第4~6个月切除
D妊娠第5~7个月切除
E妊娠第7~9个月切除
A自发性痛,热刺激痛加剧,冷刺激痛减轻,疼痛定位,叩诊痛
B冷热刺激、疼痛持续时间短暂,无自发痛
C自发性、尖锐性疼痛,阵发性发作,冷或热刺激疼痛剧烈,夜痛明显,牵涉性痛
D食物嵌塞疼痛剧烈,温度刺激痛明显,无明显自发痛
E持续性钝痛、咬合痛、放射疼
A所用的检查器械是镰形探针
B患者对以往糖尿病史回忆不准确
C数名研究者对牙周病标准掌握不一致
D调查前未做标准一致性试验
E用医院的牙周疾病病例说明人群患病情况
A牙间隙刷
B牙签
C牙刷
D牙线
E橡胶按摩器
A去除局部刺激物
B局部应用1%过氧化氢液含漱
C严格控制菌斑
D全身应用抗生素
E适时手术治疗
A龈乳头中央
B颊面中央
C舌腭侧中央
D颊面轴角处
E以上均可
A阿莫西林+甲硝唑
B青霉素+甲硝唑
C红霉素
D四环素
E螺旋霉素
A妊娠第2个月迅速增大
B妊娠前存在不同程度的龈缘炎
C龈乳头扁圆形肥大,鲜红,易出血
D炎症在妊娠第6个月达高峰
E在分娩后,妊娠瘤可自行缩小
A3~5周
B5~8周
C8~12周
D12~16周
E16~18周
A失去血液供应
B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进入牙本质小管
C脓液进入牙本质小管
D细菌分解产物进入牙本质小管
E胆固醇结晶进入牙本质小管
A200~300nm
B320~400nm
C320~450nm
D350~450nm
E350~550nm
A成纤维细胞
B成牙本质细胞
C组织细胞
D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A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
B防止侧方移动
C限制牙齿的转动
D固定根尖,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的作用
E固定牙根,防止其冠方移动
A黏蛋白
B酶
C纤维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A增殖带随着年龄的不同改变较为明显
B在发育期间细胞小而密集,呈带状排列
C增殖带细胞可分化出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DA+B+C
EA+C
A成软骨细胞
B软骨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A+B+C
EA+C
A关节表面带
B增殖带
C纤维软骨带
D钙化软骨带
E以上都对
A2周
B3~8 周
C9 周
D10 周
E11 周
A额鼻突
B下颌突
C上颌突
D侧鼻突
E球状突
A第 6 周
B第 5 周
C第 4 周
D第 3 周
E第 2 周
A1/2
B1/3
C2/3
D1/4
E3/4
A是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釉质发育不全
B常发生于牙冠形成期
C第一恒磨牙病变称桑葚牙
D切牙病变切缘狭窄,中央呈半月形凹陷
E以上都对
A指和乳牙感染或者创伤有关的继生性恒牙成釉细胞的损伤性疾病,可导致继生性恒牙釉质结构异常。
B病变常见于恒前磨牙及上颌恒切牙
C感染者轻度表现为部分区域出现白、黄、棕色
D严重者出现全冠的釉质发育不全
E以上都对
A咬合面的窝沟点隙
B邻接点
C牙颈部
DA+B
EA+B+C
A成纤维细胞突起
B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C修复性牙本质
D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E牙本质小管
A透明层 暗层 病损体部 表层
B透明层 病损体部 暗层 表层
C表层 病损体部 暗层 透明层
D暗层 病损体部 表层 透明层
E透明层 暗层 表层 病损体部
A牙髓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组织水肿层,此时称为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B晚期随着炎症加重组织缺氧坏死,牙髓组织迅速液化坏死,称为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C急性牙髓炎和牙髓充血的病理变化无差别
D急性坏死性牙髓炎可形成脓肿
E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A可分为溃疡性和闭锁性牙髓炎
B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C夜间痛明显
D常伴肉芽组织形成
E可导致牙髓发生营养不良和退行改变
A牙周膜内有本体感觉神经末梢,患牙不易定位
B根尖周没有丰富的血管网和侧支循环,炎症时不易于清除炎症产物
C根尖周炎不累及邻近牙槽骨和根尖部的牙骨质
D根尖周组织内的淋巴循环较丰富,炎症时可出现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
E以上都不对
A镜下表现可分为炎症水肿型和纤维增生型
B炎症浸润范围较广可波及到牙周膜及牙槽骨
C炎症水肿型以结缔组织水肿明显,血管增生扩张,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为主
D纤维增生型表现为结缔组织纤维增生,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E炎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内,深部牙周膜及牙槽骨无破坏。
A始发期
B早期病变
C病损确立期
D进展期
E以上都是
A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睫状神经节
B尼氏征阳性
C口、眼、会阴出现溃疡
D口腔粘膜上皮出现过角化及异常增生
E幼儿舌系带两侧出现溃疡
A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颌骨
B起病急,局部疼痛剧烈
C早期感染局限,病变进展可导致广泛弥漫炎症
D全身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和区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E以上都对
A磨砂玻璃样改变
B肥皂泡样
C全身多处骨质破坏
D颅骨及颌骨穿凿性破坏
E颌骨中心溶骨性或穿凿性破坏
A5~10 岁
B10~15 岁
C10~29 岁
D30~40 岁
E40~50 岁
A镜下观,由致密的血管和细胞很少的纤维组织结构,类似瘢痕组织
B其特点是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交错排列
C且与邻近正常组织之间无明显分界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错
A浆液期、化脓期、引流期
B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
C根尖炎症、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
D急性根尖炎、慢性根尖炎、慢性根尖周脓肿
E以上均不正确
A轻型、口炎型、巨型和白塞病
B轻型、疱疹型和重型
C轻型、疱疹型和坏死型
D普通型、特殊型
E充血型、溃疡型、坏死型
A唇
B舌腹、舌缘
C颊
D硬腭
E软腭、腭垂
A颗粒型白斑发生在发红的黏膜上
B白斑有时伴白色念珠菌感染
C口底舌腹的白斑常为皱褶状
D疣状白斑不恶变
E颗粒型白斑有可能恶变
A糜烂
B水疱
C丘疹
D斑块
E皲裂
AI度松动
BII度松动
CIII度松动
DIV度松动
EV度松动
A用大量过氧化氢和盐水冲洗,再进行缝合
B清除所有感染组后缝合
C局部湿敷,待感染控制后再作处理
D暴露创面,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E严格清创后,缝合大部分组织,遗留引流口,并放置引流条
A骨折块上所附着咀嚼肌的牵引
B致外伤力的方向和大小
C骨折线的方向和倾斜度
D骨折的部位
E重力的影响
A牵舌至口外
B安置口咽通气道
C血肿切开引流
D托下颌角使下颌骨前移
E给止血药物
A抗感染
B止血
C减少畸形,恢复面形
D关闭创口,消除创面
E以上几点都对
A将口腔黏膜、肌肉和皮肤分层缝合
B严密缝合肌层和皮肤,黏膜侧留有引流物并二期愈合
C口腔黏膜与皮肤相对缝合,消除创面
D放置引流于创面中加压包扎
E皮瓣修复缺损关闭创口
A进一步检查有关咀嚼肌压痛
BX线平片检查
C颞下颌关节造影
DCT检查
E手法试验性复位
A颌间牵引和固定
B咀嚼肌封闭治疗
C手法复位加颌绷带固定
D正颌外科手速矫治畸形
E行关节外科手术,修复关节盘
A囊性淋巴管瘤
B毛细血管性血管瘤
C鳃裂囊肿
D海绵状血管瘤
E舌下腺囊肿
A甲基丙烯酸甲酯
B氯化亚铁
C硫酸铜
D多聚甲醛
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A酸性饮食的摄入最好安排在就餐以后
B餐后饮用牛奶
C使用含氟漱口水漱口
D咀嚼无糖口香糖
E选用刷毛软硬适度的牙刷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E7倍
A钙磷摄入的比例与摄入量
B刷牙的时间与频率
C钙的摄入量与摄入频率
D糖的摄人量与摄人频率
E就诊的医疗级别与次数
A供给低氟饮水
B减少氟的摄人量
C控制高氟食物的摄人
D防止高氟煤烟的污染
E对高氟水源化学降氟
A氟滴剂
B饮水氟化
C氟水漱口
D含氟牙膏
E氟离子导人
A未分化癌
B腺源性上皮癌
C恶性淋巴瘤
D各类肉瘤
E鳞状上皮细胞癌
A口腔健康意识和知识的变化
B对口腔健康问题所持态度的变化
C医务工作者医疗水平的变化
D口腔健康行为的变化
E社会环境变化,如口腔卫生方针,政策的变化
A红斑
B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C疣
D白斑
E扁平苔藓
A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
B调整自来水氟浓度
C推广窝沟封闭剂
D控制含糖食品的食用次数
E采用糖替代品
A2颗牙
B1~2颗牙
C2~3颗牙
D3—4颗牙
E4—5颗牙
A合理的营养可促进牙周组织的代谢和生理性修复
B积极治疗错颌畸形
C经常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等营养物质
D积极治疗与牙周病有关的全身性疾病
E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检测
A至少10次
B8--9次
C6--7次
D4—5次
E2—3次
A水平颤动法
B旋转刷牙法
C圆弧刷牙法
D横刷法
E竖刷法
A全口牙
B半口牙
C前牙唇侧
D6颗指数牙
E舌侧
A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BQ-H菌斑指数
CGI
DSBI
ECPI
A检查牙龈出血情况
B探测龈下牙石
C测牙龈沟深度
D检查菌斑附着厚度
E测牙周袋的深度
A27%~45%
B27%~67%
C45%~61%
D45%~87%
E61%~87%
A每天1次,每次10ml,每次1分钟
B每天1次,每次20ml,每次1分钟
C每天2次,每次10ml,每次1分钟
D每天2次,每次20ml,每次1分钟
E每天3次,每次10ml,每次1分钟
A40%左右
B50%左右
C60%左右
D70%左右
E80%左右
A刷牙
B漱口
C牙签
D牙线
E洁治
A温度测试
B探诊
C咬诊
D叩诊
E酸甜刺激
A深龋
B可复性牙髓炎
C慢性牙髓炎
D牙本质过敏症
E中龋
A2
B4
C5
D7~10
E10
A不定时的自发痛
B热测引起迟缓性疼痛
C洞内探及穿髓孔
D可有自发性疼痛史
E叩诊多有不适感
A根尖周肉芽肿
B慢性根尖周脓肿
C根尖周囊肿
D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E根尖周炎
A叩诊
B牙髓活力测试
C病史
D症状
E探查治疗后根管有症状
A皮损及牙周病变常在4岁前共同出现
B患儿智力及身体发育异常
C乳牙萌出后即有深牙周袋
D恒牙萌出后按序发生牙周破坏
E手掌、足底、膝部及肘部局限性的过度角化
A均质型
B颗粒型
C萎缩型
D疣状型
E溃疡型
A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
B非均质型又分为疣状型、颗粒型和溃疡型
C均质型表现为均质斑块或表面有皱褶
D疣状型属于非均质型
E非均质型包括疣状型、颗粒型和萎缩型
A2~4天
B10~14天
C1个月
D数月
E一年之内
A轻型、口炎型、巨型
B轻型、疱疹型、重型
C轻型、疱疹型、坏死型
D普通型、特殊型
E充血型、溃疡型、坏死型
A婴幼儿
B少年儿童
C青年人
D中年人
E老年人
A食物嵌塞
B不正确的刷牙方法
C牙周炎症
D咬合创伤
E牙龈出血
A<3mm
B<2.5mm
C<2mm
D<1.5mm
E<1mm
A探诊后出血
B龈沟液量增多
C牙龈粉红色
D附着丧失
E牙龈质地坚韧
A釉牙骨质界向根方移位
B结合上皮向根方移位
C釉牙骨质界未向根方移位
D结合上皮未向根方移位
E龈缘位置向根方移位
A伴放线聚集杆菌
B牙龈卟啉单胞菌
C变形链球菌
D中间普氏菌
E福赛坦氏菌
A牙龈炎症
B牙周袋的形成
C牙槽骨的吸收
D牙齿移位
E口腔卫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