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270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基础知识考试试题非常适合考前冲刺阶段进行练习。
A诊断学
B康复基础学
C康复功能评定
D康复治疗学
E康复临床学
A医生主导模式
B患者主导模式
C主动-被动模式
D指导-合作模式
E共同参与模式(或称相互作用模式)
A13~15mm
B11~12mm
C9~10mm
D6~8mm
E2~5mm
A以人体疾病为中心
B强调疾病控制应以预防为主
C疾病诊断和系统功能
D疾病为核心,强调祛除病因、挽救生命
E药物和手术为主
A随尿排出的钾、钠、氮减少
B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排尿减少
C低钙血症,低钙尿症
D尿路感染的几率增加
E不易形成尿潴留
A金属
B碱性药物
C生物碱药物
D普鲁卡因
E碘离子
A50ml
B70ml
C90ml
D110ml
E130ml
A基强度
B阈值
C时值
D阈下刺激
E阈上刺激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不规则骨
E混合骨
A原动肌
B拮抗肌
C固定肌
D协同肌
E联合肌
A突触间隙大约为2nm
B突触前后膜阻抗较低
C突触延搁短
D突触前动作电位是突触传递的直接因素
E通常为单向传递
A电功率
B电流强度
C电压
D电导
E电流频率
A肌筋膜炎
B肾炎
C面神经麻痹
D活动性出血
E脊髓炎
A顶骨、蝶骨、颞骨、蝶骨
B上颌骨、颧骨、腭骨、颞骨
C额骨、颧骨、蝶骨、颞骨
D额骨、蝶骨、顶骨、颞骨
E额骨、蝶骨、枕骨、顶骨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肌紧张反射
D翻正反射
E条件反射
A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气体
B呼吸功能的核心是物质交换
C运动耐力主要是指心脏持续活动的能力
D运动耐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和骨骼肌代谢
E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血液
A椎骨的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
B腰椎骨截面上的载荷比颈、胸椎要大
C椎间盘主要由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组成
D当头扭转60°时对侧的椎动脉首先受累
E通过拍摄标准的颅骨侧位片即可获得真正的颈1侧位像
A轴索断裂后远端瓦勒变性
B如果神经膜未消失,局部神经膜细胞增殖,3周内行成管鞘一神经膜管
C近端轴索形成轴芽,以每天1~2mm的速度生长
D近端轴索形成轴芽,以每天1~2cm的速度生长
E如再生受阻6~9个月后,神经膜管由结绨组织的压迫而萎缩
ACH4
BCO2
CN2
DNH3
EH2S
A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B发病率高
C患病率高
D病死率高
E致残率低
A长骨
B短骨
C板状骨
D不规则骨
E蝶骨
A有电性的物体称为电荷
B电荷周围电力作用所及的空间称为电场
C在空间迅速传播扩大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
D任何运动电荷的周围空间仅有磁场
E变化的电场及与其密切联系的磁场称为电磁场
A大脑皮质
B脑干
C大脑皮质和脑干
D延髓
E丘脑
A联合关节
B球窝关节
C平面关节
D杵臼关节
E复关节
A重量的增加
B长度的增加
C髓鞘的形成
D腹壁反射的出现
E位置的上移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E皮肤感觉
A压缩应力
B剪切应力
C拉伸应力
D弯距
E上述四项
A该名称只是国际两学会合并后所取的权宜之计,不是学科名称
B该名称反映了学科的现实可以是学科名称
C该名称含糊,不可能作为学科名称
D有可能成为学科名称
E该名称仍过长,难于成为学科名称
A舌下
B口底
C上颌第一磨牙的颊黏膜处
D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
E下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
A枕骨粗隆下方4cm
B平肩水平
C平喉结水平
D枕骨粗隆下方5cm
E低头时颈后下方最高隆突起
A是运动中的主要能源
B运动强度越大肌糖原利用越多
C外源性葡萄糖可以代替肌糖原
D耐力运动时肌糖原大量排空
E对运动中防止脱水有积极意义
A保持脊柱的高度
B保持椎间孔的大小
C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D对侧向负荷起缓冲作用
E联结椎间盘的上、下两椎体
A动机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B一般来说,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后的体验是情感
C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D情绪是情感的深化和本质内容,情感是情绪的基础和外部表现
E一般来说,人的较低层次的生理性需要获得满足后的体验是情绪
A来自腹膜
B分为壁、脏两层,在睾丸前缘-互相移行
C鞘膜两层之间的腔内容纳睾丸
D又称睾丸引带
E以上全不对
AATP供能为主
BATP、CP供能为主
C糖酵解供能为主
D糖酵解和有氧代谢共同供能
E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A颞肌
B咬肌
C额肌
D翼内肌
E翼外肌
A副神经
B椎动脉
C下腔静脉
D胸背神经
E肩胛背神经
A肾小盏
B肾大盏
C肾盂
D肾动脉的分支
E肾柱
A第一类杠杆
B第二类杠杆
C第三类杠杆
D第四类杠杆
E第五类杠杆
A降低肝糖原分解
B减弱糖异生
C使胰岛素分泌增多
D升高血糖
E降低血糖
A持久而强烈
B持久而微弱
C短暂而稳定
D短暂而强烈
E持久而稳定
A皮肤
B皮下脂肪
C浅层肌肉
D深层肌肉
E骨
A一个兴奋性神经元不能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B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变化
C突触后膜产生部分去极化变化
D可分为回返性抑制和传入性抑制两种
E是由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的
A强调生物学模式
B工作模式专业化分工模式
C治疗手段以药物和手术为主
D临床评估疾病诊断和系统功能
E治疗手段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主动参与
A理疗法
B物理因子疗法
C电疗法
D电磁疗法
E物理疗法
A椎动脉
B颈内动脉
C脑膜中动脉
D甲状腺下动脉
E颈升动脉
A900ml
B400ml
C200ml
D300ml
E500ml
A副交感神经节有椎旁和椎前之分
B交感神经节多在器官旁或内
C周围部分副交感比交感分布更为广泛
D多数脏器都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支配
E当交感或副交感兴奋时,对于一个器官所表现的效应是一致的
A爬
B抬头
C站
D撕纸
E跳跃
A零
B无限大
C等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大于正常
A胰高血糖素
B促胰液素
C生长素
D胰岛素
E生长抑素
A胰高血糖素
B促胰液素
C生长素
D胰岛素
E生长抑素
A中脑
B脑桥
C延髓
D旧小脑
E新小脑
A中脑
B脑桥
C延髓
D旧小脑
E新小脑
A中脑
B脑桥
C延髓
D旧小脑
E新小脑
A呆小症
B侏儒症
C黏液性水肿
D巨人症
E骨质过度吸收
A呆小症
B侏儒症
C黏液性水肿
D巨人症
E骨质过度吸收
A电突触
B化学性突触
C曲张体
D非突触信息传递
E混合性突触
A电突触
B化学性突触
C曲张体
D非突触信息传递
E混合性突触
A0~20
B20~25以下
C20~35/25~40
D35~50/40~55
E50~70/55~75
A0~20
B20~25以下
C20~35/25~40
D35~50/40~55
E50~70/55~75
A0~20
B20~25以下
C20~35/25~40
D35~50/40~55
E50~70/55~75
A0~20
B20~25以下
C20~35/25~40
D35~50/40~55
E50~70/55~75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适应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E知觉的选择性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适应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E知觉的选择性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适应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E知觉的选择性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适应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E知觉的选择性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适应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E知觉的选择性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带菌状态
D外源性感染
E内源性感染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带菌状态
D外源性感染
E内源性感染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带菌状态
D外源性感染
E内源性感染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带菌状态
D外源性感染
E内源性感染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带菌状态
D外源性感染
E内源性感染
A抗原(Ag)
B免疫应答
C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D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E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A抗原(Ag)
B免疫应答
C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D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E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A抗原(Ag)
B免疫应答
C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D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E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A抗原(Ag)
B免疫应答
C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D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E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A抗原(Ag)
B免疫应答
C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D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E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A一般躯体传出纤维
B一般躯体传入纤维
C一般内脏传出纤维
D特殊内脏传出纤维
E特殊内脏传入纤维
A一般躯体传出纤维
B一般躯体传入纤维
C一般内脏传出纤维
D特殊内脏传出纤维
E特殊内脏传入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