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建筑工程
>
注册测绘师
>
测绘案例分析
搜答案
注册测绘师 (3)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测绘案例分析
测绘综合能力
最新试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县地理国情普查项目,需要生产该县0.5m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1.测区地理概况该县位于平原与丘陵接壤区,城镇多位于平原区域,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变化较大。2.已收集的数据资料(1)已获取该县201 3年7月份0.5m高分辨率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多光谱影像数据(红、绿、蓝、近红外)。(2)收集到该县航空摄影数据,摄影时间为20 1 1年1 1月,黑白影像,比例尺为1: 25000,分辨率为1m。(3)收集到该县20 1 2年5月完成的该航摄数据的空三加密成果,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3.生产要求(1)全县范围真彩色数字正射影像图(DOM),0.5m分辨率地形图。(2)影像需采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正射纠正,所需(DEM)1:1万分幅,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3)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对生产的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检查,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影像质量、附件质量等。问题:1.本项目收集的几种资料的目的是什么?所收集的资料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2.简述本项目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作业步骤和流程。3.简述空间参考系需要检查的内容、影像质量检查的内容。
03-11
某化工厂全部建设完成后,某测绘单位承担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 5km
2
。项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 0 0 1:1 00 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 1—2007)。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在测区首级控制完成后,按三个作业组测图进行了测区划分,作业组按野外全要素进行了外业数据采集、编辑处理、测区接边等工作,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1)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2)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数据文件;(3)输出的地形图;(4)产品检查报告等内容。【问题】1.计算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2.简述测区划分的原则。3.补充完善提交的成果资料中所缺少的内容。
03-11
为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单位计划于××年××月开始在××区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1.已有资料(1)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 50000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二等水准点4个。高程成果为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次永准测量的起算点。2.人员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3.设备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3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埋设三等点4 5个,全为普通标石点。【问题】1.简述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2.试述三等水准外业记录项目。3.简述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03-11
<p>普通地图的编制<br>1)任务概述<br>根据××省基础测绘工作的要求,计划编制比例尺为1:50万的《××省地图》,全面表示××省境界范围内的行政区划、道路交通、城镇分布、基本地貌的基本情况,以及××省与邻省之间的关系,以公开出版的形式为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提供工作用图。<br>(1)制图区域范围:本省所辖范围及邻近的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部分区域。<br>(2)任务量:地图设计、地图数据处理、地图制作。<br>(3)完成时限:要求2个月完成。<br>2)已有资料情况<br>根据《××省地图》编制目的、内容和比例尺设计要求,选择收集了以下最新相关资料:<br>(1)1: 25万××省公众版数字地图(按国家标准分幅,1 9 80西安坐标系,2005年版)作为基本资料;<br>(2)《1:1 00万省级界线画法标准样图》(国家测绘局、民政部200 1年版),作为省界绘制补充资料;<br>(3)标有2 000年勘界市、县界线的1:25万DRG,作为县级及以上界线绘制的依据;<br>(4)1: 50万《××省地图》(200 5年版),作为要素综合取舍的参考资料;<br>(5)《××省政区图册》(20 1 0年版)和近期政区、地名变更资料,作为编制居民地行政等级及名称内容的参考依据;<br>(6)《××省标准山名图》、《中国山脉资料图》(1 9 74年版),国家测绘局公布的名山高程,作为补充编制山脉要素等级的参考依据;<br>(7)《××省标准水名图》、《中国河流、水运资料图》(1 9 7 3年版),作为补充编制水系要素等级的参考依据;<br>(8)1: 85万《××省公路图》(2 0 1 0年版),作为道路走向、编号核对的依据。<br>3)地图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br>(1)地图精度<br>图上地图要素(地物)相对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图上±0. 75mm,最大不超过±1. 1mm。<br>(2)地图规格<br>①比例尺为1:50万,印刷成品为4全开拼幅形式的大幅面挂图。<br>②采用矩形分幅设计,版面由1:50万××省全图(主图)、××市(省会)中心城区图(附图>、图例、图名、比例尺和版权记录等要素构成。<br>③成图尺寸:1860mm*1540mm,外图廓尺寸:1720mm*1295mm,内图廓尺寸:1650mm*1228mm;附图尺寸:340mm*480mm,图例尺寸:386mm*128mm。<br>(3)地图拼接要求<br>①考虑到××省版图的形状,《××省全图》的分幅拼接形式采用横放拼接,即左右为该图的长边,上下为该图的宽边。<br>②图幅拼接时按上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的顺序进行拼接。<br>4)问题<br>(1)依据《测绘生产成本基本定额》,省级普通地理图从地图设计到输出印刷胶片的编制经费为736. 87元/m<sup>2</sup>,有底图数据的定额减少20%。试求:<br>①计算本项目测绘生产需要多少经费。<br>②假设取该省省会中心城区实地范围内长不小于35km,宽不小于25km的区域作为<br>《××市城区图》的制图区域,请确定《××市城区图》应采用的比例尺大小。<br>(2)内分幅地图的定义?简述内分幅地图分幅设计原则、分幅的方法。<br>(3)如何进行该制图区域的研究,其研究的内容有哪些?<br>(4)简述地图相邻图幅的数字接边要求。
03-11
海图制作1)工程概况××沿海城市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扩建对外开放深水港口,现需要测绘港口区范围的1:50000的海图,包括滩涂和港口码头附近陆地地形。测区范围:东经120° 30′ 00″~120°39′00″,北纬28°50′00″~29°05′00″。工期为45天,任务目标为编绘制作1:50000海图一幅。2)已有资料已有港区1:2000、1: 5000、1:10000陆地地形图及前期海洋勘探与测绘相关资料。3)主要引用技术文件《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海道测量规范》(GB 12 3 27—19 9 8);《中国海图图式》(GB 12319—1998);《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 12320—199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2006);《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3456—2009)。4)问题(1)海图编制的数学基础包括哪些?(2)海图编辑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航海图按用途如何分类?(4)航海图更新的要求有哪些?
03-11
普通地图集的设计1)概述根据××市政府工作需求,计划编制《××市地图集》,该地图集为普通地图集。制图区范围包括整个市域,现已收集了相关资料有地图、遥感影像、图片、文字资料、统计数据等。任务周期:6个月。××测绘单位承担了此项工作。2)问题(1)简述普通地图集内容目录设计。(2)简述普通地图集的编排设计。
03-11
工程任务:需遵照国家颁布的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对该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期60天.1.已有资料情况(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d级gps点×××、这两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2)本工程收集到2个国家一等水准点×××和×××,系1956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2.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图幅分幅(1)平面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基本等高距1.0m.(3)图幅采用50×50正方形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x、y的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线相连;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名的应标注图名.3.提交成果资料(1)技术设计书.(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3)控制网网图.(4)控制测量外业资料.(5)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问题]1.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2.图根点的测量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要叙述一种图根测量的作业流程.3.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
03-11
某市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计划在市东北区域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测绘单位承担了规划区地形图测绘任务。该测区面积约26. 0m
2
,地势平坦,为东西长南北短的矩形区域,多为农村居民点和农田。测区内有两个D级GPS点,一个在测区西北角,另一个在测区东北角。【问题】1.简述地形图表示的基本内容。2.案例中的图根控制测量适合采用何种导线形式?其外业工作包括哪些内容?3.简述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作业流程。
03-11
根据××市政府工作要求,为适应××市的发展需求,展现××省省会××市的风貌,向读者提供了解××市的具有实用化的信息查询工具,需要编制出版《××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简称《电子地图》),以地图、文字、照片、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示和反映××市各方面的发展与成就,着重直观地反映××市的旅游景观和交通详情,为读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制图区范围包括整个城区,由于有些地图采用是矩形分幅,所以部分内容还涉及市郊一些区域。任务量包括电子地图设计、电子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电子地图数据制作。要求9个月完成。××市位于中国地理的中心,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道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东西距离134 km,南北距离155 km,江河纵横,河港交织,湖泊星布,以长江为主构成庞大的水系网。××市现辖13个行政区,面积8 476 km
2
,人口837万,其中城区人口600多万。 1.现有编图资料如下:1)地理底图资料:收集大量的图件和数据,包括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1:2 000、1:5 000、1:10 000等系列地形图和4开、对开、全开等各种开本专题图及最新的航片影像资料,资料齐全且现势性强。其中城区地理底图采用经保密处理的1:10 000地形图作为基本资料,其他比例尺图作为补充资料。 2)图片资料:鸟瞰图、历史图、著名景点照片及其他主要景点、标志性建筑图片以及外业采集的点位和照片等。3)文字资料:主要企、事业单位,地名,公共交通,商务及投资环境等各方面的信息介绍。4)视频资料:部分主要旅游景点视频图像数据。5)音频资料:背景音乐和部分主要旅游景点解说音频。2.引用文件如下:1)国家测绘局2003年颁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2)国家测绘局2009年颁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3)《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GB/T 19996—2005);4)《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国测办字[2003]17号)。3.电子地图产品规格为650M的5英寸的光盘电子地图。4.电子地图设计要求如下:1)数据组织结构设计要求系统采用图组来组织数据,每个图组对应着一个专题内容;2)要求进行背景信息设计;3)要求进行专题信息设计;4)要求进行《电子地图》制作工艺方案设计。5.电子地图制作要求如下:1)《电子地图》的资料收集、分析和处理;2)《电子地图》的地图数据的制作;3)《电子地图》多媒体数据的制作;4)《电子地图》专题信息数据的制作;5)《电子地图》系统集成;6)《电子地图》CD-ROM产品发布。6.检查验收依据为《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和《电子地图》项目技术设计书。7.质量措施如下:1)参加作业人员应认真学习电子地图技术设计书,新作业员应培训合格后上岗;2)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上交产品应经质量管理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转人下一道工序;3)加强工序管理,产品质量取决于作业的质量,作业人员应认真执行技术设计书;4)严格执行图组、部门的“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5)按技术设计书和有关技术规定对产品进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8.最终成果如下:1)650M 5英寸的《××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光盘1张;2)《××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母盘数据1套;3)项目技术设计书1份;4)项目工作总结1份;5)项目检验报告1份。问题电子地图有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分析和制作这些数据?
03-11
竣工测量1)工程概述××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在××市××规划小区拟建4栋6层住宅楼,楼号为9号、1 0号、1 1号、1 2号。拟建工程位于××以东,××以北,两者交叉口东北。××公司承担了住宅楼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地形基本平坦,最高地面高程38. 24m,最低地面高程36. 90m,平均地面高程37. 45m。该区地貌形态单一,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根据野外钻探资料,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和白垩系王氏群泥质砂岩层。根据其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区地基土范围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6主层和2亚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有两层。其中第一层含水层为第③,层粉质黏土,地下水类型系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来源是依靠大气降水,排泄以蒸发为主;第二层主要含水层为第⑤层粗砾砂,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微承压水,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标高在35. 07~35. 80m之间。主要补给来源是邻区补给,排泄以地下径流为主。据调查,第二层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在2.0m左右。由于水位高于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上层滞水随季节变化较大,水位不一,建议施工期间注意处理。通过招标,××测绘单位承担了该建筑工地的测绘任务。2)测量工作测量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内容:(1)施工平面控制测量;(2)施工高程控制测量;(3)建筑物放样测量;(4)竣工测量。3)问题(1)简述建立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2)编绘竣工总图应收集哪些资料?(3)简述竣工建筑物测量的精度要求。(4)简述竣工测量成果整理与提交的内容。
03-11
上一页
下一页
热门试题
××省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气温-10℃。6~7月为梅雨季节,年平均降雨量在1234mm以上。11月至次年3月空气湿度较大,经常大雾弥漫,能见度极差。省内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十分便利。该省现有的大地控制网受地壳变动和社会建设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损坏、减少严重,目前的大地控制网点难以满足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此,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利用
为满足×××工程的需求,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
1)工程概况根据××测绘及导航电子地图资质单位规定:导航电子地图上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及周边信息每6个月更新一次,省级及以下道路及周边信息每1年更新一次,背景地图每1年更新一次。现需要对××地区导航地图进行全面更新,确定开展外业调查,对区域内的道路、兴趣点及地名等进行采集并处理,以完成对该地区导航数据的更新,满足用户的需要。2)问题(1)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简述导航电子地图外业道路网络信息采集的方法。(3)简述导航电子地图外业数据成果质量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提交。
某市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市与东部卫星城间交通压力日益加重,为此拟建一书按高速公路标准,时速80km/h的城市快速路,线路长12km。初测阶段,需测绘规划路沿线1:500带状地形图,宽度为规划红线外50m,遇规划及现状路口加宽50m,同时调查绘图范围内地下管线。定测阶段,进行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测绘成果采用地方坐标系和地方高程系。城市已建
1测区概况××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6、7、8月为雨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年均温高达18℃以上,年内月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冬季偶有奇寒。根据经济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拟对本地区进行二等、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二等水准观测100km,三等水准观测600km,全网进行统一平差计算,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困难类别为Ⅱ级。2已有资料(1)测区现有1:1万、1:5万、1:10万、1:25万地形图。(2)国家一等水准点4个,其中2个基岩点,2个基本点。3选点和埋石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选点埋石:二等点311个,其中基本标石点11座,普通标石点300座;三等点365个,全部为普通标石点。4问题1)根据埋石情况计算工程经费(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简述建立二等水准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3)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削弱这些误差的影响?
某测绘单位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完成了某铁路枢纽1:500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测区地势平坦,分布有居民地、铁路、公路、农田、林地、沙地和河流等要素。测图作业中,基本控制点采用一级
某市交通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是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利用
××市拟建设“面向公众服务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1)已有数据(1)1980~199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2)1992~1996年第一次土地利用详查数据;(3)1997~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4)2001~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6)1987~2000年第一轮、1997~2010年第二轮、2006~2020年第三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7)土地整治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储备规划;(8)1980-2011年遥感影像数据,5年一期。2)全市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要求针对××市土地利用相关数据来源、类型、结构、格式、统计口径、时间节点、空间尺度等存在差异的现状,研究多源、多尺度、异型异构的土地利用信息整合技术,以及增量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对数据进行批量采集、分析、协调、融合,并进行示范区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建立元数据和数据字典,以便于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3)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两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数据采集与更新子系统,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要求利用携带的
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不断损坏、减少,为了保证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进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等。 现处于技术设计阶段。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拟用10台仪器,采用点连式进行观测。布设37个GPS C级点。 问题 (1)简述三等大地控制网的目的和技术要求。 (2)简述技术设计的目的和步骤。 (3)计算该网的总基线数、必要基线数、独立基线数和多余基线数。
立体测图 1)工程概况 为满足××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DLG)。项目前期分别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主作和测区的空三加密任务。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测区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DLG)的测绘工作。 2)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中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200km 2 。测区内以丘陵为主,最低海拔高度为40m,最高海拔高度为120m。 3)主要技术依据 (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2)《1:5 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 (3)《1:5 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CB/T 15967—2008); (4)《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 17278—2009);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 (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GB/T 13923—2006); (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4)航摄资料 采用传统的胶片航空摄影方式,摄影比例尺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200km 2 ,设计航高为1216m,设计航向重叠度为6 5%,设计旁向重叠度为35%。摄影基线B=644m,航线间隔D=1196m。测区共布设3 4条航线,每条航线1 2 5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2 5 0张。 5)控制点资料 在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工作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利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进行了全测区的空三加密工作,空三成果已通过质量检查和验收。 6)问题 (1)立体测图内业包括哪几个主要步骤? (2)画出立体测图的生产流程图。 (3)立体测图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