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1、简报一般由报头、称谓、正文、报尾四部分组成。
答 案:错
解 析: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
2、《师说》的作者是元代文学家韩愈。
答 案:错
解 析:韩愈是唐代文学家。
单选题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 案:C
解 析:“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原文只是说“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答 案:D
解 析:A项,光临:敬辞,不能用于自己。B项,奉书:谦辞,用于自己写信给别人。C项,惠顾:敬辞,用于感谢别人的光顾。
填空题
1、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答 案:与尔同销万古愁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答 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作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拟订的“初二语文学习计划”正文部分,读后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初中阶段,初二学年是关键的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的语文成绩,现制订学习计划如下① 第一,课前谨遵吾师之教诲,用圈点批注法预习课文②,遇到生字词勤查工具书:课上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同时,抽出时间复习数学、英语和物理③。 第二,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好文章;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多看报纸杂志,开阔自己的眼界④。 第三,利用课余时间练字,每天抄写一篇短文,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⑤。 第四,坚持课外练笔,每周主动一次找老师当面批改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与本计划内容无关的一处是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只填序号) (3)语序不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4)成分残缺的一处是_______(只填序号),应改为_________。(不能改变原意)
答 案:(1)③(2)②(3)⑥(4)⑤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好习惯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起初或许只是一杯淡淡的水酒,但如果让岁月来将它细细酿造,这杯水酒会愈发香醇。生活中有一些事起初看似无味,然而当岁月渐行渐远,再度回想,它却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诗意。 请以“生活中的诗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明确,文体自选,细节描写生动;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 案:【优秀范文】 寻找诗意 生活中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诗意的眼睛。在作家的笔下,生活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季美林笔下的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朱自清笔下的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巴金笔下的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 我终于在乡间找到了作家笔下那诗意的生活。 冬日的早晨,我来到奶奶家的篱笆园。雪白雪白的屋顶上炊烟袅袅,四周静悄悄的。在一片雪白中,我看到了东篱角的一棵蜡梅。几年前的那个清晨,奶奶亲手栽上了这棵蜡梅,还记得我曾那样天真地问:“为何不栽在中间呢?这样不是更好看吗?”只识得几个字的奶奶却说:“风口上的梅花更艳。”我当时只记下了那花香,如今再看,竟感觉到了几分“墙角数枝梅”的意境。 乡间的诗意不止这些,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就是最好的证明。油菜花开的时节正是农民辛苦劳作的时节。年幼时,我曾在奶奶劳作时,奔跑在油菜花田的小径上,追逐黄蝴蝶,忘却了归路。当时只是奇怪,油菜花的茎分明是绿色的,可为何入目的却只有满眼的黄,让蝴蝶多了藏身之处?如今,我已不记得最终是否捉到了黄蝴蝶,但细细回味,却能体会到《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欢乐场面了。 乡间的茶苦得很!农民可不会细心地品茶道、赏茶趣!农民喝茶只是单纯用来解渴提神的,也就只是在杯子里放上些零碎的茶叶,热水一烫就罢了。但这未尝不是一种诗意,回想农民大口喝茶解渴的场面,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苏轼的那句“日高人渴漫思茶”。 乡间的诗意确实比城市中多,毕竟太耀眼的城市不适合看星星,太浮华的气息不适合谈诗意。但城市依旧有些许美好存在于喧嚣人海中,只是这美好不及乡间意趣动我心。我顿悟,诗意或许不用去寻找,心中有诗意,生活便处处都是诗意。
简答题
1、陆游曾评价李贺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请从本诗一二句中找出表现色彩的词语,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案:“黑”字表现敌军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浓重的色彩刻画出敌军气势的凶猛,气焰的嚣张。“金”字表现了阳光照耀甲胄时的耀眼夺目,鲜明的色彩写出了我军将士的英姿勃发、不可侵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母亲帮我铺好被子,一边铺,一边流泪”,表现出母亲怎样的心理?
答 案:通过母亲为“我”铺被子的动作,写出了母亲因被子被雨水淋湿而伤心,表现了母亲对“我”真挚的关爱之情。同时,也体现出母亲对“我”因读书而独自在外的不舍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