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化学》每日一练试题06月30日
精选习题
2025-06-30 15:09:30
收藏

判断题

1、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  

答 案:错

解 析: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有18个纵列,每一个纵列叫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列共同构成一个族,因此元素周期表共16个族,故说法错误。

2、霉变的大米洗干净蒸煮后可以食用。()  

答 案:错

解 析: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洗净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错误。

3、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答 案:对

解 析: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骨骼、牙齿等都含钙元素。

单选题

1、居里夫人在 1898 年从几吨含铀废料中提炼出 0.3 g镭 。已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88,相对原子质量为 226,则镭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 A:226
  • B:88
  • C:138
  • D:31

答 案:C

解 析:已知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6,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镭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226-88=138。故选C。    

2、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A:具有可燃性
  • B:在常温下稳定
  • C:具有氧化性
  • D:具有还原性

答 案:B

解 析:墨汁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

3、全国两会上“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人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答 案:D

解 析:根据题意,“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等,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正确。故选:D。

多选题

1、小明和小红两同学,共同做了水的电解实验,以及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的实验后,有下列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 A:小明说:“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
  • B:小红回答说:“不对吧,应该是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
  • C:小明说:“正极产生的气体能够被点燃”
  • D:小红回答说:“不对吧,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 案:BD

解 析:电解水实验现象试管内有气泡,与电源正极(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比值:1:2(熟记口诀:氢二氧一,阳氧阴氢)

2、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 A:分子的极性:BCL33
  • B:物质的熔点:NaI
  • C:物质的沸点:HF
  • D:在CS2中的溶解度:CCL42O

答 案:AB

解 析:A.BCl3为平面正三角形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而NCl3为极性分子,则分子极性:BCl3<NCl3,故A正确; B.NaI和NaF都是离子化合物,所带电荷相等,但离子半径:氟离子<碘离子,所以NaF形成的离子键较强,其硬度较大,即物质的硬度:NaI<NaF,故B正确; C.HF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沸点较高,则物质的沸点:HF>HCl,故C错误; D.CS2为非极性溶剂,CCl4为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结合相似相容原理可知,在CS2中的溶解度:CCl4>H2O,故D错误;故选:AB。

3、CuCl2溶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在CuCl2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欲使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NaCl溶液
  • B:加水
  • C:加AgNO3溶液
  • D:加NaOH溶液

答 案:BC

解 析:欲使溶液变成蓝色,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加入氯化钠溶液,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进行,溶液呈绿色,A项错误;B、加水平衡逆向进行,溶液呈蓝色,B项正确;C、加AgNO3溶液,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平衡逆向进行,溶液呈蓝色,C项正确;D、加NaOH溶液,氢氧根离子结合水合铜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溶液不能变化为蓝色,D项错误;答案选BC。

简答题

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答 案:不可再生

解 析: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汽冰”。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