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文化艺术类》每日一练试题06月29日
精选习题
2025-06-29 15:34:23
收藏

判断题

1、扈三娘、孙二娘、祥林嫂、顾大嫂都是《水浒传》中的女将。()  

答 案:错

解 析: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祝福》中的人物。

2、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答 案:错

解 析:知识的来源与获得知识的途径不能混为一谈,不能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立起来。(1)知识或认识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实践,但不能说每个人的所有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我们应该对看待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之间的联系。(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知识的两种来源,但人们不可能事事都依靠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来自于间接经验,但是归根结底,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因此,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实践。(3)必须把学习间接经验同直接实践结合起来:①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直接经验的同时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才能真正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检验、补充和发展。

单选题

1、拜偶像是大众心理的一个特征,社会学家韦伯说:“民众宗教为了取得期望的潜在影响,常常是直接依赖于拜偶像,因为它倾向于对民众的要求作出让步,而民众在任何地方都是希望魔术和偶像崇拜的。”拜偶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折射的是(),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政治生活中,当人们对自己感到无力和无助时,他们就幻想非理性的奇迹。然而,这恰恰又会使他们陷入更深的无助与非理性期待之中。如果想要恢复失去的自信和理性,就必须拒绝这些陷阱和幻觉。填人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社会良知的丧失
  • B: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
  • C:一个社会理性的缺失
  • D:一种群体的盲目表达

答 案:D

解 析:由“拜偶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可知,该处填写的内容应该与个人行为相反的一词,应该是“群体”或者“集体”,排除A、C项。由“就必须拒绝这些陷阱和幻觉”可知,横线处填写的应该是一种盲目地追求,D项,“一种群体的盲目表达”表达正确。

2、收录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的诗集是( )

  • A:《双桅船》
  • B:《志摩的诗》
  • C:《翡冷翠的一夜》
  • D:《猛虎集》

答 案:D

解 析:A选项为舒婷的作品。B选项虽为徐志摩的作品,但《再别康桥》不选自此。C选项为徐志摩的散文随笔,同样《再别康桥》不选自此。

多选题

1、《大学》强调的是()的统一

  • A:知
  • B:情
  • C:意
  • D:行

答 案:ABCD

2、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

  • A:小学
  • B:中学
  • C:幼稚园
  • D:大学

答 案:AD

主观题

1、一、科目:“素描” 二、要求: 1.试卷纸横用,试卷标题在左侧 2.工具:素描铅笔、橡皮 3.在答卷纸线框内作画 4.试卷中只允许出现试题所指定的物品,不得在答卷纸上添加任何与考试无关的内容 5.构图合理、组合自由、具有艺术性、表现方式不限 6.考试结束后,试题须交回。 三、试题: 素描默写 内容说明:用以下物品组合完成一幅静物画。 1.深色酒罐1个、白瓷盘1个、苹果2个、橘子1个、透明水杯1个 2.工具:素描铅笔、橡皮。  

答 案:该题是开放性试题,请考生自行作答。

2、一、科目:“色彩” 二、考试形式:根据试题内容的文字描述自由完成一幅色彩默写,并画出分解步骤。 三、试题内容:香蕉两根、盛着半杯水的透明水杯一个、盘子一个、橘子一个、水果刀一把。 工具:水粉或水彩。  

答 案:该题是开放性试题,请考生自行作答。    

简答题

1、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 案:(1)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如下: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与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毛泽东是怎样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的?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 案: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原因:(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正是运用和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才有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实事求是是体现、贯穿、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活的灵魂。(3)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4)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