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下列作品中,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答 案:C
解 析:A项,《寡人之于国也》属于议论文,阐述了孟子王道政治的具体内容,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战国时代贫富悬殊和阶级的尖锐对立。B项,《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属于记人散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和相互映衬对照的手法,集中叙述了冯谖这个历史人物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C项,《庄子·秋水》属于议论文,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说理,阐明观点。D项,《礼记·大同》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2、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答 案:B
解 析: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主要是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即借代美酒。A项,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C项,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D项,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主观题
1、方山子本名叫什么?
答 案:陈慥。
2、这段文字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展开论证的?
答 案:这段文字运用类比法展开论证。类比法也称“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在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时,把面对文化遗产比作是“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然后写了对这所大宅子的几种态度:一是“徘徊不敢走进门”者,一是“勃然大怒,放一把烧光”者,一是“接受一切……大吸剩下的鸦片”者,一是“占有,挑选”利用者。作者否则了前三种态度,肯定了后一种态度,有力地论证了: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拿来辨别、批判继承的态度。
填空题
1、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答 案:柳暗花明又一村
2、《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答 案:女神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一个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却高兴地说:“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许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社会是多元的。换一个角度,需要转变思维,需要勇气和智慧。换一个角度可以有新的发现或创新,可以改变人的心情。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换一种眼光来看,盲目地换眼光会使人走入极端,失去判断问题的依据。【经典事例】
1.一百多年前,美国曾掀起淘金浪潮,许许多多的人为使自己富裕起来,纷纷涌向淘金地;另有极少数的人不去淘金,他们为使淘金者快速到达目的地办起了客运公司,为使淘金者生活便利办起了百货公司、邮局、娱乐场。几年后当大部分蜂拥而去的淘金者依旧是穷人的时候,这些极少数未随大流的人却富了起来。
2.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卖伞,一个刷墙,这使老太太天天提心吊胆,闷闷不乐。因为天晴的时候她担心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她又发愁无法刷墙。后来一个聪明人告诉她:“要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下雨的时候伞卖得多,天晴的时候墙刷得好,什么时候都不错。”老太太听后,天天笑逐颜开。
【名人名言】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3.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是大而酸的,另一种就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会抱怨酸,拿到甜的会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蔡志忠
2、根据要求作文。韩愈的文学主张是“惟陈言之务去”,这里的“陈言”指的是“陈词熟语”,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请以“陈言之务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作文,800字以上。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陈言之务去是说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陈言之务去”这种思想不仅仅可以指写作,也可以将它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转化为“创新”,可分别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国家多个层面进行论证。但是,应注意要联系“陈言”讲“创新”,正确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关系。【经典事例】
1.创新的思维使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苹果手机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
3.2000年美国兴起了网络热,“网络创新”成为时髦。据说这种新经济的效益可以几十倍、几百倍于传统经济,它替代传统经济是早晚的事。于是,网络概念的股票炙手可热、一飞冲天。在这场新潮中,巴菲特持观望态度,于是有人就说巴菲特“过时了”,跟不上时代潮流和市场变化。但他仍然不为所动,坚持看不懂的决不投资。巴菲特一贯坚持传统的价值投资法则,以美国长期国债为贴现率依据,计算一个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能够高于这个无风险的收益,坚守安全边际,决不支付过高的所谓“高增长”的对价。结果历史证明,这个看似有点“老土”的守旧派却战胜了市场,取得了长期优良的投资回报和人们广泛的尊敬。
【名人名言】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3.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钱学森
4.正确对待前人理论,学百家之长,自主创新。——陈国达
5.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约翰·洛克菲勒
简答题
1、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1)“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2)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个人什么样的遭际?
(3)怎样理解这一节诗的寓意?
(4)作者借“炉中煤”来抒发内心的感受,这是什么表现方法?
答 案:(1)“年青的女郎”主要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 (2)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原本是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但在五四运动之前的旧中国遭埋没,无法报效祖国。这揭示了旧中国压制人才、窒息人生的现实,反映了诗人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的遭际。只有在五四运动之后,诗人才得以“重见天光”,他看到祖国经历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洗礼后,将要焕发青春活力,将要涤荡这旧的国家,因而他感到自己也获得了新生。(3)在这节诗中,作者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但一直被埋在地下,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光。诗中其实蕴涵两层含义: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五四运动之后终于焕发了青春活力和生机。
(4)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2、文章按什么顺序对雷雨前的情景进行了描写?
答 案: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