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1、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 案:对
解 析: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与实行对外开放是对立的。
答 案:错
解 析: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单选题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
答 案:D
2、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答 案:A
解 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处于基础地位。
多选题
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答 案:BC
解 析: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么走向唯理论,即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么走向经验论,即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2、价值评价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答 案:ABD
解 析: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主观题
1、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答 案:正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 案: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论述题
1、论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答 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①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而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在城市而在农村。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形成大小军阀并存和军阀之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统治势力,给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又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革命力量有回旋余地。
②国民革命时期在革命运动高涨区域的工农群众深受革命影响,保留了好的群众基础。
③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不仅引起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
没有解决,并且在日益激化,全国革命形势在继续地向前发展,为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
④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条件。
(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密切结合,缺一不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如果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发动农民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权;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如果不进行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发动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农民的有力支持,根据地也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是战略依托,如果没有巩固的农村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失去依托而变成流寇主义,陷于失败,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它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国民党反动派凭借其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无产阶级只有用革命的武装来反抗反革命的武装,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必须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农村则是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农村聚集力量,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形成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2、论述如何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
答 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顾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总结出4条重要经验。这4条重要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这一条讲的是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29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我们党是改革开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必须高度清醒、毫不动摇。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一条讲的是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改革开放是我们党解放思想的结果,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挑战,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关系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到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具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把握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面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为我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勇于坚持,就要下决心向前推进。
(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条讲的是党的群众路线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与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一条讲的是改革的方法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我们党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讲的是科学态度问题。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就是要有一股“冒”的勇气、闯的劲头。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谋划、慎重考虑、科学决策,不能急于求成,避免发生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讲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既要从全局的高度对改革进行谋划和设计,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能改的就改,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能改的坚决守住;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讲的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问题,既要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又不能平均用力,必须突出重点,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首先取得突破,以此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讲的是执行力问题。任何改革决策都要靠具体的部门、单位和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如果各方面各层次对改革认识不统一,理解不一致,就不可能在实践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这些方法论方面的经验,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探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