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指南
2025年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06日
精选习题
2025-05-06 12:47:01
收藏

单选题

1、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的会谈属于()。

  • A:治疗性会谈
  • B:咨询性会谈
  • C:危机性会谈
  • D:鉴别性会谈

答 案:D

2、在上个世纪初,有影响力的心理学流派不包括()

  • A:人本主义
  • B:结构主义
  • C:精神分析
  • D:机能主义

答 案:A

解 析:20世纪初,心理学有五大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是在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3、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杂乱多变的想法重复地涌现在脑内,这种症状可能是()。

  • A:破裂性思维
  • B:思维松弛
  • C:强制性思维
  • D:超价观念

答 案:C

解 析:A项,破裂性思维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与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因此,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B项,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此时,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C项,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D项,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4、心理咨询师掌握异常心理症状的目的是对异常心理进行( )。

  • A:诊断
  • B:预防
  • C:鉴别
  • D:治疗

答 案:D

解 析:心理咨询的目的。 心理咨询最终的目的是使当事人能在行为上有所改变,做出新的有效行为。

5、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

  • A:防御机制
  • B:动机冲突
  • C:性的冲突
  • D:自我克制

答 案:C

6、下列是我国小学生的一些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层次最高的是()。

  • A:家庭的现代化
  • B:安静的学习环境
  • C: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
  • D:搞小发明

答 案:D

7、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关系。

  • A:线性
  • B:“U”型曲线
  • C:指数
  • D:倒“U”曲线

答 案:D

8、心理咨询师根据自己以往经验对求助者做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判断,这属于()。

  • A:医学标准
  • B:统计学标准
  • C:内省经验标准
  • D:社会适应标准

答 案:C

解 析:内省经验主要有:①病人的主观体验;②对观察者而言,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

多选题

1、MMPl编码类型通常只考虑8个临床量表,其中包括()。

  • A:Hs量表
  • B:Hy量表
  • C:Hy量表
  • D:Si量表

答 案:AB

2、苏格拉底“产婆术”属于()。

  • A:一种修通技术
  • B:一种教导技术
  • C:通过咨询师积极关注的态度实现的技术
  • D: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进行的技术

答 案:AD

3、关于职业化,正确的说法有()。

  • A:职业化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中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
  • B:职业化也称为“专业化”,它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
  • C:职业化要求从业人员在工作和决策中尽量发挥主观性和个人兴趣
  • D:职业化在行为标准方面的体现称为职业化行为规范

答 案:ABD

4、关于时间知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 A:视觉比触觉估计时间的准确度高
  • B:听觉比触觉估计时间准确度高
  • C:生物钟是估计时间的重要依据
  • D:情绪状态会影响时间知觉

答 案:BC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标的吸引力越大,个体的成就动机越高
  • B:目标价值较小,成就动机的激励作用也小
  • C:个体的机会越多,成就动机就越强
  • D:文化水平越高,成就动机越强

答 案:ABC

解 析: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1)目标的吸引力,目标的吸引力越大,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大,成就动机越高;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的事与无获胜机会的事均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个体为实现目标,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越多,其成就动机就越强。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的后期观点,把人格结构分为()。

  • A:本我
  • B:自我
  • C:超我
  • D:潜意识
  • E:意识

答 案:ABC

7、在压力作用后,出现滞后型临床症状,是由于潜在的模糊观念( )。

  • A:因类似情境出现而被还原
  • B:因被赋予新意义而明朗化
  • C:再次发生效用并重新隐藏了起来
  • D:再次发生效用并表现在临床相上

答 案:ABD

解 析:滞后型的临床相,是压力在中介系统中进行处理时,由于中介系统的子系统 ——认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迷糊。于是,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当 后来的类似事件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又被激活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 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一旦表现在临床相上,便形成滞后型的临床相。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