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指南
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01日
精选习题
2025-05-01 12:11:07
收藏

判断题

1、新闻传播是一种专业性信息传旙活动,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答 案:对

2、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的同意。

答 案:对

3、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以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

答 案:对

单选题

1、对一则新闻而言,()是任何事实信息要成为新闻都必须具备的那些能够适应和满足公众某种兴趣与需要的规定性素质。

  • A:时新性,重要性
  • B:真实,新鲜
  • C:重要性,显著性
  • D:显著性,接近性

答 案:B

解 析:新闻的特性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和开放性。真实、新鲜是任何事实信息要成为新闻都必须具备的那些能够适应和满足公众某种兴趣与需要的规定性素质。

2、()于2014年颁布了《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

  • A:中共中央宣传部
  • B: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C:中央电视台
  • D:新华社

答 案:B

解 析:为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维护新闻传播秩序,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照我国保密、劳动用工、著作权、新闻出版等法律法规及微博、博客等相关管理规定,于2014年6月30日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其中要求新闻单位应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规范管理。

3、对我国记者的角色定位,表述错误的是()

  • A: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 B:无冕之王
  • C:反映人民群众创造的业绩与呼声
  • D:舆论监督,捍卫公共利益

答 案:B

多选题

1、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不少青年模仿主人公维特饮弹自杀,以致该书一度被禁止。从那后,研究者发现,不合理的自杀报道会助推自杀行为产生,并把这种现象称为“维特效应”。为防止该效应的出现,新闻记者在“自杀新闻”报道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A:写作时不详细描写自杀手段、地理位置、方式或工具
  • B:不详细描述或者以特写方式报道自杀现场死者的惨状
  • C:不全程直播自杀过程
  • D:不将自杀美化或渲染成浪漫的行为,比如“飘然而去”、“含笑跳楼”等

答 案:ABCD

2、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包括()。

  • A:《哈姆雷特》
  • B:《战争与和平》
  • C:《李尔王》
  • D:《复活》

答 案:AC

解 析:莎士比亚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包栝《哈姆雷特》《李尔王》等,集中地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战争与和平》与《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

3、关于我国宪法对领土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 B: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 C:《宪法》在国土所有领域的适用上无任何差异
  • D:《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土全部领域,是由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的

答 案:ABD

解 析:解析A、B项: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国家在确定的领土范围内行使主权,包括对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物事行使管辖权和对领土内的资源享有永久的所有权,这是由国家领土主权的性质决定的。所以AB项正确。D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宪法的空间效力都及于国土的所有领域,这是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所决定的,也是由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所决定的。所以D项正确。C项:由于宪法本身的综合性和价值多元性,宪法在不同领域的适用上是有所差异的。例如,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之间、在普通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地方之间当然有所区别,但这种区别绝不是说宪法在某些区域有效力而有些区域没有效力。所以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BD。

主观题

1、根据规定,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可以从事广告代言等活动。

答 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根据《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不从事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不将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中。

2、简述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与具体要求。

答 案:(1)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即本质真实。新闻事业要全面、完整、深刻、精彩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不仅要做到具体事实的真实,而且要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以及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努力做到整体真实。②不仅要反映事物的外部状况,而且要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③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现象,而且要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2)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即具体事实真实准确。也是坚持新闻真实性最起码的要求。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①新闻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②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而且要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③要做到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概括性事实同样要做到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符合实际,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就是要带着质疑一切的精神去进行新闻报道。

答 案: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1)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2)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而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主要有五种功能:一是舆论监督的最大功能在于监督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二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调节功能;三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控制功能;四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五是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建设性监督是指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力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科学监督,是指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分寸。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依法监督,是指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社会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

论述题

1、如何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答 案: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提高引导水平和宣传艺术的可靠途径,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1)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落实“三贴近”的要求,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①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
②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领水平的根本标准;
③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
④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新闻工作要通过反映群众呼声,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排解群众的现实困难,为群众解疑释惑,实实在在为群众讲话来实现。新闻工作要把党的主张变为广大受众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观念,并且“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就必须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功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
(3)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体制上创新。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要立足长远、瞄准目标,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新闻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党报、党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必须坚持高格调、高品位,去发掘和发布真正合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鲜活生动的真新闻,以权威、深刻彰显其影响力,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进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为之不懈奋斗。

2、《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包含哪些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答 案:(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的要求如下:①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
②消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应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以说明;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
③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包括基本事实、新闻资料、引述转述语言等。对稿件中采用的声音、图像、数据、文件摘录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实、准确、科学、统一。
④报道中的细节必须真实,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张。报道所采用的声音、图像均应来自新闻现场或与报道主题相关的采编活动,而非个人编造或拼接。
⑤在报道、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⑥报道一经发布,如果发现错误,应立即公开更正。
(2)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把小道消息当作事实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来报道。
②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
③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追求视觉冲击力,内容与标题对不上。
④夸大其词的失实报道。对事实添枝加叶,移花接木,不少情节和内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3)新闻失实的危害
①损害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②误导公众,引发思想混乱,甚至带来不安定因素,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4)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真实对于新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新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新闻真实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利益。失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是社会的公害。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答 案:随着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新闻传媒在全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现空前高涨,随着公众认识和观念的不断提升,新闻传媒的后续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对此,必须认真分析新闻传媒行业生存、繁荣和发展的紧密关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实现对于公众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引导,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稳定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协调,两者的协调可从以下几点开展:(1)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为革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
(2)社会效益优先,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三贴近,从而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
(3)社会效益优先,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属于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民需要。精神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5)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要遵循新闻媒体的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视经济规律,改善和加强经营工作。
(6)科学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以湖南电视台为例,近年来,湖南卫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党媒属性,做到“党媒姓党,绝对忠诚”,新近推出的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特别节目《青春在大地》对艺术地诠释重大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对电视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到“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行了成功实践。《青春在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三小”映衬“三大”,在节目的人物定位、叙事结构、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是一部叫好又叫座,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匠心之作。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2025/11/02
1 8 5
更多
报名
2025年09月04日~09月12日
准考证
2025年10月30日~11月04日
考试
2025年11月02日
成绩查询
2025年01月01日~0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