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1、导游员遇事多从游客的角度去思考,将维护游客的合法利益摆在首位,这体现了导游带团的服务至上原则。( )
答 案:错
解 析:【2017年真题】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要明辨是非,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遇事多从游客的角度去思考,将维护游客合法利益摆在首位,真正做到游客至上。服务至上既是导游的一条服务准则,也是导游职业道德中一项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还是导游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服务至上的关键在于关心他人,导游要始终将游客放在心上,时时刻刻关心游客。故本题错误。
2、为有效防止交通事故,导游人员应劝司机少饮酒。()
答 案:错
解 析:导游应提醒司机开车前不要饮酒,如有饮酒立即阻止其驾车,并向领导汇报,请求更换司机和改派其他车辆。题干为“劝司机少饮酒”,表述不正确,故本题错误。
3、出境旅游团如果前往或途经的国家为传染病流行疫区,需要提前办理黄皮书。()
答 案:对
4、只要全陪导游按照导游服务规范做好服务工作,就不会收到旅游者投诉。()
答 案:错
解 析:旅游者的个性和需求多种多样,旅游服务中经常会出现个别旅游者挑剔、抱怨、指责,甚至提出投诉的情况。
5、地方导游员与全程导游员领队等人接头后,应核实旅游者的实到人数。如果发现旅游团的人数与接待计划不符,地方导游员应及时通知组团社的计调部门。()
答 案:错
解 析:接到应接的旅游团后,地陪要向领队(或客人)做自我介绍,并与领队和全陪核实实到人数。如与计划的人数不符,要及时通知旅行社,以便安排住宿、餐饮上的变更。如所接旅游团无领队和全陪,地陪应与旅游团成员核对团名、人数及团员姓名。故本题错误。
单选题
1、导游工作集体三成员是指地陪、全陪和()。
答 案:C
解 析:导游工作集体三成员:全陪导游、地陪导游和领队。本题选C。
2、申请人一旦获得某个国家的签证,即可在签证有效期内在所有申根国家自由旅行。但从第二国开始,需在()天内到当地有关部门申报。
答 案:B
解 析:申请人一旦获得某个国家的签证,即可在签证有效期内在所有申根国家自由旅行。但从第二国开始,需在3天内到当地有关部门申报。
3、导游人员在少林寺讲解时将其概括为“禅宗祖庭,武林圣地”,该导游讲解方法属于( )。
答 案:D
解 析:【2017年真题】画龙点睛法就是导游人员用凝练的词句概括所游览景点的独特之处,给游客留下突出印象的导游方法。游客听了导游讲解,观赏了景观,既看到了“林”,又欣赏了“树”,一般都会有一番议论。导游人员可趁机给予适当的总结,以简练的语言,甚至几个字,点出景物精华之所在,帮助游客进一步领略其奥习妙,获得更多更高的精神享受。故本题选D。
4、一般位于海滨、山城景色区或温泉附近的饭店是()。
答 案:B
解 析:一般位于海滨、山城景色区或温泉附近的饭店是度假型饭店,选择B。
5、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应始终将()放在第一位。
答 案:B
解 析: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应始终将保护旅游者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放在第一位。选择B。
多选题
1、在散客旅游入住饭店服务中,导游员应( )。
答 案:BCDE
解 析:在散客旅游入住饭店服务中,导游员应帮助办理住店手续、确认工程安排、提前订购机票、推销旅游服务项目。告知下榻饭店的地理位置和设施,是散客的沿途导游服务中的内容,故正确答案选BCDE。
2、下列关于旅游者在旅游的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描述中,正确的是( )。
答 案:ACE
解 析:旅游者在旅游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旅游初期阶段:求安全心理、求新心理;旅游中期阶段:懒散心态、求全心理、群体心理;旅游后期阶段:忙于个人事务。
3、导游的讲解服务包括()。
答 案:BCD
解 析:AE选项错误,这两项不是导游讲解服务的职责。
4、对新开放的旅游景点或不熟悉的参观旅游点,地陪应了解该处参观游览的有关情况,如()等。
答 案:ACD
解 析:对于新开放的旅游景点或不熟悉的参观游览点,地陪导游员应预先做怎样的了解?
1)地陪导游员应预先了解景点位置、行车路线、开放时间、最佳游览线路、厕所位置等;
2)必要时,地陪导游员可先去踩点,以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5、导游在处理旅游者不当言行时,应分清()界限。
答 案:ABDE
解 析:导游在处理旅游者不当言行时,要特别注意“四个分清”:分清不当行为和违法行为的界限;分清有意和无意的界限;分清无故和有因的界限;分清言论和行为的界限。本题对应选择A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