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1、写作典型事迹演讲稿要求内容准确,即不能杜撰,但可以选择。()
答 案:对
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
答 案:错
解 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
单选题
1、著有“农村三部曲”的著名作家是()
答 案:B
解 析: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巴金,《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作品,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该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代表作品: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欧阳山,现代作家。著有作品《玫瑰花残了》《英雄三生》《前程似锦》《一代风流》《三家巷》等。
2、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形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答 案:A
解 析:“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A项中“大气泡在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也就更急促、更洪亮”显然是错的。
多选题
1、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有()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面引领方向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读历史,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哲学,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文学,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答 案:BCD
解 析: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选项A错误,BCD正确。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答 案:BE
主观题
1、下面是家长会通知,试从格式、内容等方面找出六处不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办法。
答 案:(1)“家长同志”顶格写。(2)“5月20日下午”后加具体时间。(3)在“我校”后加“阶梯教室”(写出地点即可)。
(4)改“要求”为“(会议)精神”。
(5)将“参加”删去(或删去“到会”)。
(6)“敬礼”顶格写。
2、利用下列三个短语,运用描写扩展成一个内容丰富生动的句子,使之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山丘上缓缓移动羊群
答 案:(1)在那长满青草、翠色欲滴、线条柔美的小山丘上缓缓移动着的羊群,像给厚大的绿毛毯镶上了一朵朵白云般的大花。(2)那小山丘长满青草,翠色欲滴,线条柔美,在它上面缓缓移动着的羊群,远远看去,就像蓝天上飘动着的朵朵白云。
填空题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答 案:银汉迢迢暗度
2、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字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答 案:名作动,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