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医学类》每日一练试题07月03日
考试问答
2024-07-03 15:22:13
收藏

判断题

1、颈总动脉:于环状软骨侧方可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将动脉向后内方压迫于第6颈椎横突上,可使一侧 头部止血。  

答 案:对

解 析:颈总动脉:于环状软骨侧方可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将动脉向后内方压迫于第6颈椎横突上,可使一侧头部止血。

2、肱动脉:在肱二头肌内侧沟可摸到搏动,把肱动脉压向肱骨,可使压迫点以下的上肢止血。  

答 案:对

解 析:肱动脉:在肱二头肌内侧沟可摸到搏动,把肱动脉压向肱骨,可使压迫点以下的上肢止血。

3、腘动脉:止血部位在腘窝中加垫,屈膝包扎,可压迫腘动脉,使小腿和足止血。  

答 案:对

解 析:腘动脉:止血部位在腘窝中加垫,屈膝包扎,可压迫腘动脉,使小腿和足止血。

4、桡动脉、尺动脉:在腕横纹两端同时向深部压迫,可压住桡、尺动脉,使手部止血。  

答 案:对

解 析:桡动脉、尺动脉:在腕横纹两端同时向深部压迫,可压住桡、尺动脉,使手部止血。?

单选题

1、关于兴奋在中枢传递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向传递
  • B:不易疲劳
  • C:不能总和
  • D:中枢延搁
  • E:刺激停止后,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

答 案:D

解 析: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包括: (一)单向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通过突触时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这是因为递质只能从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其意义是保证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传递有一定方向性. (二)中枢延搁:突触传递要经过“电-化学-电”三个环节,耽搁时间较长.据测定,兴奋通过一个突考,试大收集整理触所需时间为0.0.5ms.兴奋在反射中枢内通过的突触愈多,中枢延搁的时间就越长. (三)总和:从单根神经纤维传入的单一冲动,一般不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扩布性兴奋.但是由一根神经纤维连续传入的冲动(时间总和)或多根神经纤维同时传入的冲动(空间总和),由它们所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可以总和起来,当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就可使突触后神经元爆发动作电位. (四)后放:在一反射活动中,刺激停止后,传入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放冲动.产生后放主要是因为环状联系及中间神经元的作用. (五)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在反射活动中,突触最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缺氧、二氧化碳过多、酸性代谢产物蓄积等均可使突触传递发生障碍.同时,突触也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环节.这可能与突触长时间传递兴奋后,递质或合成递质所需的原料减少以及能量耗竭有关. 所以选择D

2、细胞外Ca2+浓度降低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快反应细胞阈电位下移,兴奋性升高
  • B:细胞膜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
  • C:0期去极速度增快
  • D:0期去极幅度增高
  • E:4期自动去极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

答 案:E

解 析:窦房结细胞在4期去极化时除主要包括的K+外流减少和Na+内流外,还包括T型钙离子通道介导的Ca2+内流,使得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比其他细胞大一些,故占主导位置。所以选E

3、肺活量等于()。

  • A:潮气量+补呼气量
  • B:潮气量+补吸气量
  • 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 D:潮气量+残气量
  • E:潮气量+功能残气量

答 案:C

解 析: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部分。

4、心脏骤停的复苏最好选用()

  • A:多巴胺
  • B:间羟胺
  • C:肾上腺素
  • D:去甲肾上腺素
  • E:异丙肾上腺素

答 案:C

解 析:心脏复苏最好选用肾上腺素,它有起搏作用。

多选题

1、关于神经元的描述哪些正确()

  • A:神经元的突起长短不一
  • B:神经元胞体均位于脑和脊髓内
  • C:部分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
  • D:神经元胞体大小差异大

答 案:ACD

解 析:每个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突,长短不一,胞体发生出的冲动则沿轴突传出。 多极神经元: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胞体主要存在于脑和脊髓内,部分存在于内脏神经节 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胞质内还含有分泌颗粒,如位于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

2、血小板的功能是( )。

  • A:吞噬作用
  • B:止血作用
  • C:凝血作用
  • D:内皮修复作用
  • E:抗过敏作用

答 案:BCD

解 析: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有形成分,其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凝血,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选BCD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