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指南
2024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6月22日
精选习题
2024-06-22 12:36:52
收藏

单选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是( )。

  • A:正比
  • B:无关
  • C:反比
  • D:正相关

答 案:C

解 析: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受的最小刺激量叫感受阈限。感受性是用感受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阈限越低,感受性越强,两者成反比。

2、变态心理学强调心理异常的(  )。

  • A:诊断
  • B:治疗
  • C:转归
  • D:机制

答 案:D

解 析: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3、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吸吮
  • B:后天的经验
  • C:动作
  • D:先天的成熟

答 案:C

解 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故选C。

4、公园里,李女士和张女士分别带着自家的狗散步。突然,两只狗厮打起来,李女士的狗体力不支,最终被张女士的狗咬伤。李女士要求张女士赔偿,两人争吵起来。对于张女士的说法,你能够认可的是()

  • A:“你的狗咬不过我的狗,只能怨它没有本事”
  • B:“我的狗咬了你的狗,你可以让你的狗去咬我的狗呀,这样就扯平了”
  • C:“我没让我家的狗咬你家的狗”
  • D:“两只狗打架,你跟我吵架,有什么劲呀”

答 案:D

5、关于学雷锋,你的看法是()

  • A:雷锋已经“死”了
  • B:人间处处有雷锋
  • C:学雷锋有风险
  • D: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

答 案:B

6、记忆是( )。

  • A: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 B: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
  • C: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
  • D: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

答 案:A

7、暗示会影响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因此心理咨询师应该重视初诊接待,并建立()。

  • A:严谨的会谈提纲
  • B:有效的小组讨论措施
  • C:规范的咨询流程
  • D:规范的咨询环境

答 案:D

解 析:过分随意的交谈、心理咨询师的倾向性很可能对求助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有重大影响。心理咨询师应该重视初诊接待和会谈方式,建立规范的咨询环境,以避免这种因素的影响。

8、发展缓慢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

  • A:需要父母具有特别的热情、耐心和爱心
  • B: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
  • C:理智地克制自己的烦躁
  • D: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答 案:B

解 析:发展缓慢型气质的孩子在1岁之内是比较静的,不爱哭,也不太爱笑。这种孩子做事情认真、思想集中、不露声色,但接受和适应新东西较慢,有时会被父母误认为孩子反应迟钝或智力低下;同时行为抑制、社交能力差、对环境情绪反应强烈,表现胆怯、淡漠、孤僻等。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家长不要给它们施加压力,多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经验。

多选题

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关于社交焦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 A: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 B: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没有生理上的症状
  • C: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 D: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个体通常是减少社交,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答 案:ACD

5、弗洛伊德的理论,阻抗()。

  • A:是一种无意识动力
  • B:是一种防御机制
  • C:能够抵御焦虑
  • D:会阻碍来访者改变

答 案:ABCD

6、关于移情,正确的说法包括( )。

  • A:移情者寻求心理依靠
  • B:移情可帮助求助者宣泄情绪
  • C:移情可引发求助者沉默
  • D:移情是一种过渡症状

答 案:BD

解 析: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出现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透过移情,咨询师可以更深入、准确地认识求助者,并运用移情帮助求助者宣泄情绪,引导其领悟。移情是求助者的过渡症状,咨询师应当鼓励求助者继续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

7、我国传统道德中的“诚”的含义包括()

  • A:自然万物的客观实在性
  • B:对“天道”的真实反映
  • C:忠于本心的待人接物的态度
  • D:言行一致的品行

答 案:ABCD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