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院校“高职升本科”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基础考试大纲

聚题库
01/22
<p>天津市高等院校&ldquo;高职升本科&rdquo;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基础考试大纲已出,详细介绍了语文基础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p> <p><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201/2261eb74deeb0d7.png" /></p> <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天津市高等院校&ldquo;高职升本科&rdquo;招生统一考试</strong><br /><strong>语文基础考试大纲</strong></p> <p><strong>一、考试性质</strong></p> <p>天津市高等院校&ldquo;高职升本科&rdquo;招生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p> <p><strong>二、考试能力要求</strong></p> <p>语文基础考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br />A 识记:有关识记能力层次的术语,如记忆、背诵、了解等,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br />B 理解:有关理解能力层次的术语,如解释、掌握、归纳、概括、认知等,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br />C 分析综合:有关分析综合层次的术语,如辨识、识别、简要说明,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br />D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br />E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br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p> <p><strong>三、考试内容</strong></p> <p>语文基础重点考核考生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语文基础知识;(二)阅读与分析;(三)常用文体的写作。<br />(一)语文基础知识<br />1.语言知识<br />理解教材文言文中文字、词汇、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用法;了解古今通用的一般修辞方法。<br />(1)识别古今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仍然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掌握常用文言虚词&ldquo;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是&rdquo;和&ldquo;所以&rdquo;、&ldquo;是以&rdquo;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等,并能正确译成现代汉语。<br />(2)修辞知识<br />理解识别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问、设问、借代、层递、拈联、双关、顶真、对比等常见的修辞格,并能联系作品说明其修辞的作用。<br />2.作家作品知识<br />了解与识记中外作家的姓名以及重要作家的字、号,所属国别、时代,主要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代表作)等。理解和识记所选课文的出处、写作背景、体裁、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br />3.文体知识<br />(1)议论文<br />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对论点、论据的要求,论据的种类,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掌握驳论的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br />(2)记叙文<br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人称;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记叙文中的描写手法: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及要求;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写景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br />(3)说明文<br />掌握说明文的种类、结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br />(4)诗、词、曲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了解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富有形象性和音乐美的特点。了解诗、词、曲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识记所选作品分属何种体裁。<br />(5)戏剧文学<br />了解戏剧的分类和戏剧文学的特点。<br />(6)小说<br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三要素的内涵与要求。<br />(二)课文及应用文</p> <p><strong>《田单列传》</strong><br />分析文中田单形象的特点。<br />认知田单最终战胜侵略者所运用的方法与策略。<br />认知本文的写作方法。</p> <p><strong>《黄州新建小竹楼记》</strong><br />概括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br />认知文章第二自然段分别从所处位置、山川、四时和人事四个角度写竹楼。<br />认知第三自然段用反衬写法以突出竹楼。<br />认知第四自然段刻意详写至道年间以来的经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br />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br />识别本文语言骈散结合的特点。</p> <p><strong>《种树郭橐驼传》</strong><br />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及给人的启发。<br />理解本文类比和对比的说理方法。<br />理解本文在材料剪裁上的详略之妙。</p> <p><strong>《西湖七月半》</strong><br />概括本文的主旨。<br />理解本文选材角度特点。<br />分析本文写人、写场景细致生动的特点。<br />分析文中所写五类游客的特点和相互对比映衬的关系。<br />理解本文内容与结构的错综变化转接呼应的特点。</p> <p><strong>《钓台的春昼》</strong><br />认知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抒发的情感。<br />认知本文的叙写线索。<br />了解作者赋予所睹山水景色的特点。<br />了解文章景物与心情,自然与现实,风景画、风俗画与社会风云熔于一炉的特点。</p> <p><strong>《黄山记》</strong><br />概括本文的内容及主旨。<br />认知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br />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点。</p> <p><strong>《拣麦穗》</strong><br />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br />认知本文第一部分的铺垫作用。<br />识别文中的对话描写和行为细节描写并说明其作用。<br />理解文中关于&ldquo;小火柿子&rdquo;描写的象征意义。</p> <p><strong>《丑石》</strong><br />概括本文的主旨。<br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br />认知文中所蕴含的哲理。</p> <p><strong>《道士塔》</strong><br />概括本文的主旨。<br />认知文中采用的对比手法并体会其作用。<br />理解本文融叙述、议论、抒情为一体的写作方法。</p> <p><strong>《列夫&middot;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strong><br />了解列夫&middot;托尔斯泰的生平创作。<br />理解列夫&middot;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真正意义。<br />理解作者生动细致的叙事描写的方法和深刻含蓄的议论抒情方式。</p> <p><strong>《蒹葭》</strong><br />概括本诗思想内容。<br />认知&ldquo;兴&rdquo;在本诗中的运用及作用。<br />认知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br />认知本诗重章叠句方法的运用。<br />简要说明本诗语言特点。</p> <p><strong>《迢迢牵牛星》</strong><br />识记这是一首五言古诗。<br />认知本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相思离别之情。<br />分析诗中的六处叠字对描写物态、表达情思所起的作用。<br />背诵全诗。</p> <p><strong>《饮酒(五)》</strong><br />识记这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br />概括本诗的主旨。<br />分析本诗写景的诗句所具有的思想意蕴。<br />理解本诗抒情、写景、说理融于一体的特点。<br />认知陶诗平淡自然、意韵淳厚的特点。<br />背诵全诗。</p> <p><strong>《山居秋暝》</strong><br />识记这是一首山水诗,五言律诗。<br />辩证评价诗人的归隐意愿。<br />认知本诗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的特点。<br />分析本诗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点。<br />背诵全诗。</p> <p><strong>《丽人行》</strong><br />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br />识记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七言古诗。<br />概括本诗的主旨。<br />理解本诗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br />认知本诗肖像、行为、细节描写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p> <p><strong>《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strong><br />识记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歌。<br />认知本诗所抒发的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br />理解本诗情感变化的轨迹。<br />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br />理解本诗思维活跃气势奔放的特点。<br />背诵全诗。</p> <p><strong>《望海潮》(东南形胜)</strong><br />认知本词的思想内容。<br />理解本词在内容题材上的贡献。<br />理解本词铺叙手法的运用。<br />背诵全词。</p> <p><strong>《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strong><br />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br />理解本词上片的抒情特点。<br />理解本词下片的抒情方法。<br />认知本词运用典故表达的思想感情。<br />认知本词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br />背诵全词。</p> <p><strong>《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strong><br />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br />概括本词的情感内容。<br />理解本词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br />背诵全词。</p> <p><strong>《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strong><br />概括本词的主旨。<br />概括本词上片、下片的内容。<br />理解词中抒情手法的运用。<br />认知本词的语言特点。<br />背诵全词。</p> <p><strong>《雪花的快乐》</strong><br />认知本诗抒发的思想感情。<br />理解本诗想象丰富、形象饱满的特点。<br />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br />分析本诗的音乐美及其具体表现。</p> <p><strong>《我爱这土地》</strong><br />识记本诗的写作背景。<br />认知本诗的思想内容。<br />理解本诗的象征意蕴。<br />识别本诗象征、暗示手法的运用。<br />理解本诗结构特点。<br />理解本诗语言特点。</p> <p><strong>《相信未来》</strong><br />识记本诗的写作背景。<br />认知本诗的思想内容。<br />理解本诗想象丰富、意象众多的特点。<br />概括本诗意象的象征涵义。<br />理解本诗结构特点。<br />理解本诗语言特点。</p> <p><strong>《齐桓晋文之事》</strong><br />说明孟子&ldquo;仁政&rdquo;主张的主要内容,并作辩证评价。<br />理解本文循循善诱的论辩特点。<br />理解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br />认知本文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p> <p><strong>《谏逐客书》</strong><br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br />识记本文的论点。<br />理解本文逐层深入的论证特点。<br />掌握本文对比的论证方法。<br />认知本文铺陈的写法。</p> <p><strong>《答司马谏议书》</strong><br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br />识记本文是一篇驳论。<br />识记本文所批驳的错误论点。<br />识记本文运用驳论点的方法。<br />理解本文柔中寓刚、委婉有礼的特点。</p> <p><strong>《问说》</strong><br />识记本文的思想内容。<br />识记&ldquo;说&rdquo;文体的特点。<br />认知本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章法细密的特点。<br />理解本文论据充分的特点。<br />识别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br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p> <p><strong>《骂杀与捧杀》</strong><br />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br />认知本文是一篇杂文及特点。<br />识别本文批评错误犀利的特点。</p> <p><strong>《人生的境界》</strong><br />识记本文的思想内容。<br />理解本文&ldquo;总&mdash;分&mdash;总&rdquo;的结构特点。<br />理解本文所用论证方法。</p> <p><strong>《选择与安排》</strong><br />识记本文在选择材料上的主张。<br />识记本文在安排结构上的主张。<br />认知本文在论据使用上具有典型性、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br />辨识本文类比法与对比法的运用。</p> <p><strong>《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strong><br />概括本文的主旨。<br />认知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br />认知本文论据的特点。</p> <p><strong>《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strong><br />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br />认知本文思想敏锐、辞锋锐利的特点。<br />认知本文层层递进的写法。<br />分析文中多次重复&ldquo;你为什么不生气&rdquo;的作用。</p> <p><strong>《重建诗意的生活》</strong><br />认知本文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br />认知本文论据充分的特点。<br />识别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br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p> <p><strong>《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strong><br />认知本文文体特点。<br />识记本文的说明中心。<br />把握本文&ldquo;总&mdash;分&mdash;总&rdquo;的结构方式。<br />认知文中所运用的&ldquo;定义&rdquo;&ldquo;举例&rdquo;等说明方法。</p> <p><strong>《菊花》</strong><br />认知本文文体特点。<br />概括本文的说明中心。<br />把握本文并列式与&ldquo;总&mdash;分&mdash;总&rdquo;相结合的结构特征。<br />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br />认知本文所运用的&ldquo;引用&rdquo;说明方法,结合相关段落,简要说明有关引用材料的作用。</p> <p><strong>《奇妙的克隆》</strong><br />认知本文文体特点。<br />概括本文的说明中心。<br />认知本文用并列方式结构全文的特点。<br />识别并理解本文采用的&ldquo;定义&rdquo;&ldquo;诠释&rdquo;&ldquo;举例&rdquo;&ldquo;比较&rdquo;&ldquo;数字&rdquo;&ldquo;引用&rdquo;等说明方法。</p> <p><strong>《公务文书》</strong><br />了解行政公文的概念、种类及写作格式。<br />明确请示与报告的区别。<br />掌握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的使用范围及写作要点。</p> <p><strong>《调查报告》</strong><br />了解调查报告的含义。<br />把握调查报告标题的构成形式及正文的写作方法。</p> <p><strong>《合同》</strong><br />了解合同的含义及分类。<br />掌握合同的文本结构。<br />体会合同中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p> <p><strong>《产品说明书与广告》</strong><br />了解产品说明书与广告的概念、种类。<br />掌握产品说明书的格式与写法。<br />掌握广告文稿的制作方法及要求。</p> <p><strong>《消息与通讯》</strong><br />了解消息与通讯的含义、种类。<br />把握消息与通讯的特点,注意区分两类不同的文体。<br />掌握消息的&ldquo;六要素&rdquo;及结构上的要求。</p> <p><strong>《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strong><br />概括本套曲的思想内容。<br />认知本作品独特的切入角度。<br />分析作品中刘邦的性格特点。<br />认知作品中塑造刘邦形象的表现手法。<br />体会作品语言幽默诙谐的特点。</p> <p><strong>《汉宫秋》</strong><br />结合作品了解元杂剧的主要形式特征。<br />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与民族意识。<br />分析汉元帝的复杂心态以及王昭君的性格特点。<br />认知文辞的意境美与音乐美。<br />认知文中对偶、顶针、用典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p> <p><strong>《雷雨》</strong><br />分析所选部分的戏剧冲突及其实质。<br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br />认知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br />理解剧本中内涵丰富的潜台词对刻画人物心理与性格的作用。</p> <p><strong>《哈姆雷特》</strong><br />理解哈姆雷特思想的进步意义。<br />分析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的性格特点。<br />认知剧中独白与旁白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p> <p><strong>《关羽温酒斩华雄》</strong><br />分析小说中关羽形象的特点。<br />认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br />认知小说中以虚写实的手法。<br />分析小说中的场面描写。</p> <p><strong>《宝玉挨打》</strong><br />分析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br />认知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br />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政、王夫人的性格特点。<br />认知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p> <p><strong>《断魂枪》</strong><br />认知小说的主题思想。<br />概括沙子龙、孙老者、王三胜的性格特点。<br />认知小说的对比烘托写法。<br />认知小说突出的白描艺术。<br />认知小说语言简洁传神的特点。</p> <p><strong>《亲亲土豆》</strong><br />识记小说的思想内容。<br />了解作者的创作追求。<br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br />理解小说诗意情节的特点。<br />认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br />认知小说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p> <p><strong>《一个文官的死》</strong><br />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br />概括切尔维亚科夫的性格特点。<br />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br />认知契诃夫小说&ldquo;以小见大&rdquo;的表现手法。<br />注:考试内容的第二部分为课文及课外阅读材料的阅读与分析,以上所列为课文以及应用文的相关内容。<br />(三)作文<br />作文是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是对考生语文水平的综合测试,主要考核议论文、记叙文以及应用文。<br />考核的基本要求: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格式规范。</p> <p><strong>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strong></p> <p>考试为闭卷、笔试,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br />1.内容结构<br />(1)语文知识题约占39%(2)阅读分析约占21%(3)作文约占40%<br />2.主要题型<br />(1)单项选择题约占27%<br />(2)词语解释及翻译题约占12%<br />(3)简析题约占21%<br />(4)作文约占40%</p> <p><strong>五、参考书目</strong></p> <p>《天津市高等院校&ldquo;高职升本科&rdquo;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基础复习指南》,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