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13日
精选习题
2024-05-13 14:38:42
收藏

判断题

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答 案:对

解 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故正确

2、“本店修车,补胎冲气”中没有错别字。()  

答 案:错

解 析:应是“充气”。

单选题

1、下列各句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少不更事)的曹植,虽写出了《七步诗》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然而,他所倾诉的哀婉之情,却未打动哥哥曹丕的心。
  • B:大部分高二的学生,面对(光怪陆离)的新教材,能从学习的感受出发,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求索,丰厚自己的知识积淀。
  • C:此时的巴格达已被战火摧残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没有一座完整的大楼,没有一张带着笑容的脸。
  • D: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举足轻重)的小事,绝不能掉以轻心。

答 案:C

解 析:A“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B“光怪陆离”不能修饰“新教材”;D举足轻重:形容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此处应改为“无足轻重”    

2、下列各组词语中,量词用的不得当的是()  

  • A:一本书一只军队一把尺子
  • B:一台戏一棵树一口井
  • C:一朵花一座山一盏油灯
  • D:一个人一匹马一条大河

答 案:A

解 析:军队用支来形容。

多选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有()  

  • A:《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 B:《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 D:《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答 案:AC

解 析:《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资治通鉴》A正确;《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错误;《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C正确;《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D错误。

2、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 C: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 案:AB

解 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C项,“转轴拔弦”中的“拔”错误,应写成“拨”。D项,“仓惶”中的“惶”错误,应写成“皇”。故选AB。

主观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字词的意思。(1)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心不在焉:()
(2)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
撼天动地:()

答 案:(1)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2)撼天动地: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

2、 修改下列病句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我们顺利地按照老张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住在莫愁新寓的案件目击者。
(3)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4)半个世纪以来,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
(5)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
(6)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7)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9)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10)对于手中有闲钱的居民,将钱投入某种有收益的项目中,是很聪明的做法。
(11)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12)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1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14)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15)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
(16)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1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18)农场里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19)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20)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21)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彩虹在西边的天空上出现。
(22)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23)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可以发挥得更好。
(24)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25)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答 案:(1)定语位置不当,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状语位置不当,将“顺利地”移至动词谓语“找到”之前。 (3)关联词位置不当,“他”移至“不但”前。 (4)“踏遍”的主语应是“他”,而不是“足迹”,与“足迹”搭配的应是“遍及”。 (5)“规模”只能说扩大,不能说“加快”。 (6)“劳动”是“一天”,删去“劳动”。 (7)“聪明能干”不能修饰“手”,可改为“灵巧”。 (8)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提高成绩”是一面,“是否努力”是两面,可改为: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是否努力。 (9)“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文意思刚好相反。 (10)缺主语,删掉“对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11)“一系列的工作”在原句中找不出适合的谓语动词,应在“建立”前加“完成”。 (12)缺宾语,“走上……的道路”。 (13)“多次”与“反复”重复,删去一个。 (14)去掉“下”。 (15)暗换主语,将“中国人民”去掉。 (16)“小个儿的”产生歧义,可理解为“小个儿的苹果”或“小个儿的孩子”。 (17)“凡是”与“不少”矛盾。 (18)“棉花”属“经济作物”,不能并列。 (19)的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20)主客颠倒,应改为“我与报纸”。 (21)不合事理,下午,太阳西移,彩虹应在东边的天空中出现。 (22)“仿造”与“伪劣”重复。 (23)“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 (24)“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 (25)将“能否”去掉。

填空题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字的意思。
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 案:益处

2、 李煜的《虞美人》中,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愁绪的缠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________”。  

答 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