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13日
精选习题
2024-05-13 12:21:23
收藏

单选题

1、第一段中括号部分的意思是()

  • A:玻璃的功能和用途的增多
  • B:玻璃的种类不断增加
  • C:新型玻璃器皿不断出现
  • D:以人类最早使用的玻璃为基础,新型玻璃不断出现

答 案:D

解 析:联系上下文可知,“家族”指用玻璃吹制的“瓶子和其他器皿”基础上的,玻璃用途的总成。

2、依次填入句中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浓郁而亲切的()人情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感情和生活。这种深沉、朴实的(),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

  • A:风格;风俗;风光;情调
  • B:风采;风物;风俗;格调
  • C:风格;风土;风情;格调
  • D:风貌;风俗;风景;情调

答 案:C

解 析:此类试题可以用“定位排除法”来做。“风格”“风俗”“风光”“风采”“风物”“风土”“风情”“风貌”“风景”都只是一宇之差,但意义都大不相同。“风格”主要指作家的写作作风。“风俗”表特定区城、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风光”指风景、景物或名胜风景。“风采”指美好的仪表举止、神采。“风物”指一个地方特有的风光景物。“风土”指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等。“风情”指风土人情。“风貌”的意思是风采、特征与外貌。“风景"指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格调”指的是作品的艺术风格。“情调”指情趣格调。所以应选C项。

3、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原始的文字
  •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尚末阐明
  • C: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宇,只是难以保留到今天
  •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

答 案:B

解 析:文中对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都没有阐明。A项从文中最后一段说“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可以得出;C项从第四段可以得出;D项从“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男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可以得出。

主观题

1、第二段中,“这种人生思考与追求”是指什么?

答 案:文艺强烈表达出的人类在异化世界中对于自身本质的完善,对于特定时代自身困境的思索与解脱。

2、作者认为王義之书法艺术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原句)

答 案: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3、第一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论证法和()论证法。

答 案:举例;引用

写作题

1、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答 案:略

2、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3、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的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带给人们很多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 [说明]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 二等以上的分数。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1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简答题

1、文中括号中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案:(1)比喻(2)形象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重要意义,真切表达了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忧惧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