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12日
考试问答
2024-05-12 14:47:20
收藏

判断题

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答 案:对

解 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故正确

2、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李白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答 案:错

解 析: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的作者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象,把“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
  • B:从长期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逐渐腐化,而且缺乏变化。
  • C: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自然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语义的研究。
  • D: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答 案:C

2、下列句子中括号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 B:吾欲之(南)海
  •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D:永(之)人争奔走焉

答 案:B

多选题

1、下列词语中,[]的字有两个读音的一组是()  

  • A:[咽]喉、呜[咽]、哽[咽]、细嚼慢[咽]
  • B:记[载]、[载]重、三年五[载]、转[载]
  • C:[应]该、[应]届、[应]和、[应]有尽有
  • D:[强]大、[强]调、倔[强]、[强]词夺理

答 案:BC

解 析:A“咽”可读作“yān,yàn,yè”,题中“咽”依次读作“yān/yè/yè/yàn”(三个读音);B“载”可读作zǎi、zài。题中“载”依次读:zǎi/zài/zǎi/zǎi;C“应”可读作yīng、yìng。题中“应”依次读:yīng/yīng/yìng/yīng;D“强”可读作qiángqiǎngjiàng,题中“强”依次读:qiáng/qiáng/jiàng/qiǎng(三个读音)

2、下列句中加【】的成语使用有误的有()  

  •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到来,他才怯怯地说:“学校教育我会【鼎力相助】,能得一枝之栖,就深感大德了。”
  • B:回到住所后,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他们【才疏学浅】,怎么能悟出如此妙音。
  • C: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信笔涂鸦】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 D:正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德薄才疏】,发言请在座的各位作个参考,也许对你们有一点儿帮助。

答 案:ABC

解 析:A:鼎力相助,意思是指大力支持帮助,用于请别人帮自己。故错误B:才疏学浅,意思是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故错误C:信笔涂鸦,意思是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故错误D:正确故选ABC

主观题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②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答 案:①人人都感到像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②有高出世人的才能,必定有不合时宜的忧虑

2、依照例句,另选一个角度或另选一个对象,再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示例:挫折原来是成功的一块基石,可以铸就出希望的丰碑,只要你决不退缩。真诚原来是沟通的一把钥匙,可以开启人们封闭的心灵,只要你坚持到底。

填空题

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答 案:红藕香残玉簟秋

2、分别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甚矣,汝之不惠()

答 案:谓语前置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