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5月11日
考试问答
2024-05-11 15:38:04
收藏

判断题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 案:对

解 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自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年底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自1956年年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答 案:对

解 析:这句话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时使用的。“观念的东西”就是意识,该句意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这一论断表明:(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它不会凭空产生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反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与实行对外开放是对立的。

答 案:错

解 析: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单选题

1、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属于()。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 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 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答 案:C

解 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本题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意即只注意到事物的局部却忽视了整体,即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A: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 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 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 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人的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其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也就是人的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3、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答 案:D

解 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多选题

1、2023年3月28日,国新办发表《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报告》强调,美国在两极分化的经济分配格局、种族冲突的社会格局以及资本利益集团操控的政治格局相互作用下,近年来进一步陷入()的泥潭。  

  • A:制度失灵
  • B:治理缺位
  • C:族群撕裂
  • D:社会动荡

答 案:ABCD

解 析:2023年3月28日,国新办发表《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报告》强调,美国在两极分化的经济分配格局、种族冲突的社会格局以及资本利益集团操控的政治格局相互作用下,近年来进一步陷入制度失灵、治理缺位、族群撕裂、社会动荡的泥潭。故本题答案为ABCD。

2、2023年3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以及根据这个修正案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发布。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 C: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 D: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答 案:ABCD

解 析:人民政协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3、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狠抓----和------两个关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 A:就业
  • B:人才
  • C:产业
  • D:科技

答 案:AC

解 析:2023年1月19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数据,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42元,同比增长14.3%,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狠抓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故本题答案为AC。

简答题

1、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 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历史条件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1)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等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一开始,社会主义显示了蓬勃生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2)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挫折,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执政的党,如前苏联共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先后失去了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之所以出现严重挫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看:①是因为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时调整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实现形式,没有牢牢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社会主义本质,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②是因为没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基础地位和指导作用;③是因为没有能够用先进的文化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凝聚人心,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社会机体的严重侵蚀;④是因为执政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和蔓延,从而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执政党怎样执政,如何能够长期执政,是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总结和吸取了世界上这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