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5月06日
考试问答
2024-05-06 11:57:01
收藏

判断题

1、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

答 案:错

解 析:(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首要对象。(2)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操纵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地镇压革命,阻碍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政治进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2、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含义是相同的。

答 案:错

解 析: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在于:①两者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前者是对一切物质表现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后者是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等的认识。②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它是绝对的,不会被推翻的;后者是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的认识,它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故而是可变的,具有相对性。(2)联系在于:前者对后者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后者为前者提供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科学证明。

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稳定
  • B:发展
  • C:创新
  • D:开放

答 案:B

解 析:把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历史课题是( )。

  • A:巩固新民主主义
  • B:消灭资本主义
  • C:建设社会主义
  • D:进入共产主义

答 案:C

解 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因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多选题

1、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 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 A:二元论错误
  • B:经验主义错误
  • C:教条主义错误
  • D:冒进主义错误

答 案:BC

解 析: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么走向唯理论,即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么走向经验论,即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主观题

1、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2、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论述题

1、怎样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答 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①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社会力量。
②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2)农民阶级是人数众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表现了可贵的创业精神,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忠心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4)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有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员、受聘于外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5)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我军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2、试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答 案: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这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各阶级、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曾经走上政治舞台,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但是都失败了。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自身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政党。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
①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调节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