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03日
精选习题
2024-05-03 09:02:28
收藏

判断题

1、对不满14周岁的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作出处罚决定,但不送达拘留所执行。()

  • A:V
  • B:X

答 案:错

解 析: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处罚法,不追究行政责任,具体来说是指公安机关不能对其警告、罚款、行政拘留。 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的是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处罚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2、新修订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由原有的8条扩充到了10条,包含了警察这个职业所应具备的政治要求、职业品质、纪律作风三大方面。()

答 案:对

解 析:《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9月进行修订,内容由原来的8条扩充到10条,包含了警察职业所应具备的政治要求、职业品质、纪律作风三大方面,既继承和发扬了公安机关优良传统,又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3、做好群众工作,一要注意群众对象的广泛性;二要注意途径的多样化;三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

答 案:对

解 析:广泛深入地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发动和组织工作,一要注意群众对象的广泛性;二要注意途径的多样化;三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

4、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

答 案:错

解 析: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询问是对被害人和证人的;而对犯罪嫌疑人则是讯问。

5、公安执法监督的核心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执法监督的核心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而不对合理性进行监督。

6、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的对象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答 案:错

解 析: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的对象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题干说的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显然缩小了范围。

7、为了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必要时可互相代替,同时又要互相制约。

答 案:错

解 析:题干中的“互相代替”是错误的提法,各机关都有法定的职能,不能也不可能互相代替。

8、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以直接使用拘传。()

答 案:对

解 析: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故题干的说法正确。

单选题

1、完整地表述了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的关系,反映我国公安工作的重要特色和优势的理论是()。

  • A: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 B:党委领导下的打击与防范相结合
  • C:党委领导下的严肃与谨慎相结合
  • D:党委领导下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答 案:A

解 析: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它完整地表述了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的关系,反映了我国公安工作的重要特色和优势。

2、本案中,民警到杨某的住处查处聚众赌博时,应当出示()。

  • A:检查证或警官证
  • B:检查证和警官证
  • C:搜查证或警官证
  • D:搜査证和警官证

答 案:B

解 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82条第1款规定:“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人民警察证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人民警察证,可以当场检查;但检查公民住所的,必须有证据表明或者有群众报警公民住所内正在发生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公民人身安全的案(事)件,或者违法存放危险物质,不立即检查可能会对公共安全或者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3、人民警察以()进行社会行政管理。

  • A:党的名义
  • B:国家名义
  • C:人民的名义
  • D:个人名义

答 案:B

解 析:公安工作是由人民警察以国家名义按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进行社会行政管理,执行国家意志,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活动。

4、围绕治安问题开展的社会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 A:基本措施
  • B:根本措施
  • C:前提条件
  • D:战略性措施

答 案:D

解 析: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理论中,有两个措施不要混淆: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预防是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

5、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前提是()。

  • A:及时
  • B:依法
  • C:效率
  • D:准确

答 案:B

解 析:从重从快的前提是依法,要做到准确、及时、合法。

6、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为原则。

  • A: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 B: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 C: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 D:以上选项都正确

答 案:D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1996年)第四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故本题选D。

7、录用人民警察的原则有公开原则、(),择优原则。

  • A:公正原则、平等原则
  • B:公平原则、平等原则
  • C:平等原则、竞争原则
  • D:公正原则、严格原则

答 案:C

解 析:人民警察的录用与国家公务员的录用一样,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8、近年来,公安机关加强了警民联防,设立了治安岗亭,开展了警民共建精神文明等,从而创造了许多()的新形式。

  • A:警民相互联合
  • B:警民相互约束
  • C:警民相互协作
  • D:警民相互监督

答 案:C

解 析:近年来公安机关加强了警民联防,设立治安岗亭,警民共建精神文明,组织指导群众义务执勤,共同帮教违法青少年等。这些工作加强了治安防范,弥补了警力不足,加深了警民之间的理解,信任,创造了警民协作的新形式。

多选题

1、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A:工作满5年
  • B: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 C: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 D:经人民警察院校培训,考试合格

答 案:BCD

2、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 A: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的
  • B: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
  • C:违法实施罚款的
  • D:违法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的

答 案:ABCD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4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三)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3、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可以为其()。

  • A:提供法律咨询
  • B:代理申诉、控告
  • C: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 D:与原告人达成和解

答 案:ABC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D项“与原告人达成和解”不属于律师在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的法定任务。

4、 我国的公安机关是( )。

  • A:国家治安行政机关
  • B:国家刑事司法力量
  • C:立法机关
  • D:检察机关

答 案:AB

解 析: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司法力量。

5、下列情形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有()。

  • A:公共场所私设电网致人死亡
  • B:在公共场所向人群开枪
  • C:在人群密集处故意驾车撞人致使多人伤亡
  • D:制造输入坏血、病毒血致使多名患者染上恶性传染病

答 案:ABCD

6、公安机关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就是要保护()。

  • A:公民的名誉权
  • B:公民的生命权
  • C:公民的健康权
  • D:公民的隐私权

答 案:BC

解 析: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是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不受侵犯。

7、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

  • 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 B:检察机关的监督
  • C:审判机关的监督
  • D: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

答 案:ABCD

解 析: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纪委监察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公民和社会的监督等。

8、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刑事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的事项有:

  • A: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 B: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 C: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 D: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 E: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答 案:ABCDE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一)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二)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三)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四)有无附带民事诉讼;(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故本题选ABCDE。

主观题

1、人民警察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的,怎样处罚?

答 案: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2、对处于群众聚集场所的犯罪分子使用武器的前提是什么?

答 案: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应当怎么处理?

答 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应该怎么处理?

答 案: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5、发生重大治安案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暴乱、骚乱以及追捕逃犯等紧急情况,在建制不明时,由谁负责指挥?

答 案:行政职务高的公安民警。

6、人民警察遇有什么情形的,一般不得使用武器?

答 案: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