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测员》每日一练试题04月11日
精选习题
2024-04-11 10:10:40
收藏

判断题

1、英国规定所有政府机构都必须建立碳预算,以此控制碳排放。

答 案:对

2、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蕴含了节能减碳的价值品质。

答 案:对

3、目前全世界城市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0%。

答 案:错

4、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答 案:对

解 析: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并不是指零排放,可以排放一部分,只不过排放量与大自然能够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当。

单选题

1、在提供同等能源量的情况下,()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比煤炭少1%

  • A:石油
  • B:天然气
  • C:核能
  • D:沼气

答 案:C

2、废电池乱丢对人体可能造成()。

  • A:镉中毒
  • B:氧中毒
  • C:铅中毒

答 案:A

3、你清楚下列那一项不属于低碳饮食吗?()

  • A:尽量喝袋装茶
  • B:多自制饮料食品
  • C:多吃蔬果少吃肉
  • D:尽量喝散装茶

答 案:A

4、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标。

  • A:完全停止碳排放
  • B:相对较低的碳排放
  • C:不考虑碳排放规模
  • D:相对较高的碳排放

答 案:B

多选题

1、有关低碳经济定义和解释的观点有()

  • A:方法论
  • B:形态论
  • C:形式论
  • D:革命论

答 案:ABD

2、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开发种类包括

  • A:核电、水电、风电
  • B:生物质能源
  • C:光伏发电
  • D:太阳能利用

答 案:ABCD

3、为什么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 A:能源约束日益突出
  • B:经济质量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低
  • C: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D:需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 案:ABCD

4、促进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有

  • A: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 B: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效率
  • C: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保持和增强林业碳汇
  • D: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答 案:ABCD

主观题

1、国内外与碳排放有关的标准有哪些?

答 案:碳足迹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使碳足迹所建立的排放资讯具有可比性。国际上所有有关碳足迹的标准的发展均基于生命周期的精神与方法。目前国际主要关注的碳足迹标准是2008年英国发布的PAS24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2010年,英国又编制了PAS2060:2010《碳中和证明规范》。此外,日本于2009年公布其碳足迹标准——TSQ0010:2009《产品碳足迹标准》。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协会与世界资源研究院于2010年底正式推出《产品和供应链的标准》。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分析?

答 案:(1)发展水平较低。第二产业比重过大
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也远未实现,我国目前还有几千万人没有用上电,能源消费尚属于生存型消费,今后几十年能源消费必然继续增长。2l世纪上半叶我们仍然以发展为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此外,体制上单纯追求GDP的考核体系也导致了第二产业中落后产能的重复建设,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这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严峻考验。
(2)我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这样一种高碳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
我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未来我国实践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时,却可能被这些投资“锁定”。因此,我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3)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
目前现有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等低碳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西方发达国家在对我国低碳技术转让中存在漫天要价的问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只能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为达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我国总共所要投入的资金至少在1.6万亿以上,这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必然是一个沉重负担。

3、“碳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产品或装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释放的()总量。

答 案:温室气体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