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3月24日

聚题库
03/24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p><ul><li>A:李清照</li><li>B:欧阳修</li><li>C:柳永</li><li>D:苏轼</li></ul><p>答 案:D</p><p>解 析:苏轼的词一改五代以来靡艳的风格,写人状物呈现出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并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给人以豪迈洒脱之感,被后世众论词者尊为“豪放派”之鼻袓,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ABC三项,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欧阳修、李清照等。</p><p>2、下列选项中可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p><ul><li>A:玻璃的功能和用途</li><li>B:人造骨的最好材料——结晶玻璃</li><li>C:玻璃家族的不断扩大</li><li>D:玻璃与人造骨</li></ul><p>答 案:D</p><p>解 析:文章第二段主要说的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开发成果就是结晶玻璃”,第三段的第一句就谈到“结晶玻璃的最大应用在于制作人造骨”,接下来主要谈的是结晶玻璃制作人造骨的优越性。</p><p>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p><ul><li>A:“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离不开数以千计的科学家们(处心积虑)的科研工作。</li><li>B:来自科技界的政协委员,(兴高采烈)地参观了这个区的污水净化系统设施。</li><li>C:产品的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一定要千方百计地确保。</li><li>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秒想,真可谓(鬼斧神工)。</li></ul><p>答 案:D</p><p>解 析:A项“处心积虑”指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此处应用“呕心沥血”;B项“兴高采烈”是指兴致高,情绪热烈,褒义,与参观污水净化系统的庄重气氛不一致;C项“休戚相关"指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用来表示产品质量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妥,应为“息息相关”。D项“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用此比喻中国寺庙建统宏大精美恰当。</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第三段中,作者认为“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点”是指什么?</p><p>答 案:文艺具有与人类同悲欢共命运的境界。</p><p>2、第一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论证法和()论证法。</p><p>答 案:举例;引用</p><p>3、从第四段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p><p>答 案:呼唤当代文艺家追求文艺深度。</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p><p>答 案:略</p><p>2、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br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p><p>答 案:略</p><p>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br />在暴雨中,100多个孩子站成两排,手举雨伞,相向而立,搭起了一座近200米长的遮雨“彩虹桥”。没带伞的孩子,可以通过这座“桥”到食堂就餐。近日,这组拍摄于某中学校园内的溫馨照片,在网络中引发热议。部分网友的留言如下:<br />甲:“这是雨中敢美的一道风景线。”<br />乙:“这是不是学校在利用学生作秀?”<br />丙:“我们为什么不能溫情一点看待这件事呢?你没者见孩子们在欢笑吗?”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p><p>答 案:评分量表[说明]<br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br />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br />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br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1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br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章后半段,作者交织在哪两种情感之间,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p><p>答 案:(1)交织在“为国尽忠”与“为家尽孝”两种情感中。(2)作者选择离开家人,只身投入抗战事业,将母亲传给的优良品质发挥在国家更需要的地方。</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