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07日
精选习题
2024-02-07 09:00:05
收藏

判断题

1、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治疗,保护现场,及时通知其家属。()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2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故应由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通知家属,而不是警察本人通知,本题说法错误。

2、只有公安机关才是治安管理处罚的实施机关。

答 案:对

3、对公安机关行政处罚不服,必须先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行政岌议,侍复议决定作岀后方能提起行政诉讼。

答 案:错

4、坚持依法治国,需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反对以德治国,以法治代替德治。  

答 案:错

解 析: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治国理政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重要指导思想。
“以德治国”作为与“依法治国”并行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在规范人们行为方面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治理功效。“以德治国”中的“德”,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道德,可以弥补“依法治国”中“法”的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不足。同时,“以德治国”能够吸纳科学、先进的治理理念、手段和方式,形成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治理体系。

5、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构成危险驾驶罪。()

答 案:对

解 析:《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本题说法正确

6、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答 案:对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27条第3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7、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应当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机构的律师。()

答 案:对

解 析:《行政诉讼法》第100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应当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机构的律师。”

8、继续盘向自盘向开始之时起开始计算时限。

答 案:错

单选题

1、关于拘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公安机关有权采用
  • B:期限不得超过12小时
  • C:适用对象为未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D:执行拘传的人员有权强制被拘传人到案

答 案:A

2、辨认人在辨认对象为物品时,辨认对象不得少于( )件。

  • A:2
  • B:3
  • C:4
  • D:5

答 案:D

3、《治安管理处罚法》是()。

  • A:实体法
  • B:程序法
  • C:实体和程序合一的法律

答 案:C

4、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记过,十二个月
  • B:记大过,十六个月
  • C:降级,十八个月
  • D:撤职,十八个月

答 案:A

5、关于缓刑,下列表述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是( )。

  • 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 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答 案:B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6、下列关于立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归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 实,属于立功,可以从轻处罚
  • B: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案件并且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属于重大立功,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 C:我国《刑法》中的立功有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之分
  • D: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 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答 案:C

7、在下列犯罪形态中,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予以论处的是()

  • A:结果加重犯
  • B:继续犯
  • C:想象竞合犯
  • D:吸收犯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刑法基础理论。结果加重犯是指法律上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发生了严重的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由于刑法对结果加重犯规定了比基本犯罪更重的法定刑,所以对结果加重犯只能依照刑法的规定,在较重的法定刑幅度内量刑,不存在“从一重处断”之说,A项错误。继续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到行为终了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刑法对于属于继续犯的犯罪设专条加以规定,并置以相应的法定刑。因此,对继续犯应依刑法规定以一罪论处。吸收犯的处罚原则是依照吸收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处断,被吸收的犯罪行为失去存在意义的,不再予以定罪,不实行数罪并罚,D。对于想象竞合犯,理论通说认为应当“从一重处罚”,即按照数罪中最重的一个罪所规定的刑罚处罚。

8、甲县人民检察院对该县犯罪嫌疑人王某决定取保候审,由()执行。

  • A:甲县公安局
  • B:犯罪嫌疑人王某居住地派出所
  • C:甲县人民检察院
  • D:犯罪嫌疑人王某所在居(村)民委员会

答 案:B

多选题

1、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为赔偿义务机关。

  • A:作出逮捕决定的检察机关
  • B:提请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
  • C:提请批准逮捕的国家安金机关
  • D:作岀逮捕决定的审判机关

答 案:AD

2、下列人员可以适用取保候审的是()。

  • A:吕某涉嫌交通肇事罪,但正在怀孕,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 B:李某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 C:田某涉嫌诈骗罪,但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 D:王某涉嫌危险驾驶罪,可能被判处拘役

答 案:ABCD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据此,可知ABCD项均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

3、下列事项中()是属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

  • A:税收
  • B:诉讼
  • C:限制人身自由
  • D:罚款

答 案:ABC

解 析:《立法法》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D项应该比较容易排除,既然没有说明罚款只能由法律来规定,那么就意味着可以由行政法规等来规定。

4、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 A: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 B: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 C:已经赔偿被害人损失
  • D:如实供述门己全部犯罪事实

答 案:AB

5、 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为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准备制定地方规章《某市网吧管理管行办法》。该暂行办法中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包括( )。

  • A:责令停业
  • B:吊销营业执照
  • C:一定数额的罚款
  • D:警告
  • E:没收违法所得

答 案:CD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13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故省级政府规章只能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额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6、下列案件中,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是()

  • A:职务侵占罪
  • B: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的犯罪
  • C:刑讯逼供罪
  • D:监管人员殴打、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罪

答 案:CD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适用于()。

  • A:少数民族
  • B:外国人
  • C:国家主席
  • D:清洁工

答 案:ABCD

8、流窜作案,是指()。

  • A:三人以上共同作案
  • B: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胞到外市、县继续作案
  • C:跨市、县管辖范围连续作案
  • D:在本县市内三个以上街道、社区连续作案

答 案:BC

主观题

1、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检查。

答 案:盘问

2、处长要出国学习,安排你负责处里的工作,有两位老同志,老是找理由,不来上班,这时你怎么办?

答 案:(1)处长要出国学习,安排我负责处里的工作,是处长对我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考验,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2)遇到这种情况,要冷静处理,不可带有情绪,首先查找原因,看两位老同事是否是确实家里有困难,如果有困看,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同时,我也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是否是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发生了偏差,我会在恰当的时间,在轻松的地点,和两位老同事真诚沟通,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取得他们的理解与谅解。
(3)在全处同志面前,要以诚实和小学生的姿态出现,并带头多干事、干实事。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总结经验教训,并在不耽误处长事情的情况下,适时向处长汇报工作情况。

3、你是一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上访者说有事要跟你们领导谈,见不到领导他就不走,而此时领导又在外地开会,临走时嘱咐过没有重大事件不要找他,这时你怎么处理这个事?

答 案:(1)热情接待上访者。让座,倒水。
(2)向上访者耐心解释,领导到外地开会研究抗震救灾问题去了。(或研究农村小学危房改造问题,在道德上博取上访者的认同)大约一个星期后能回来。
(3)细致了解上访者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留下上访者的电话。领导没回来期间,也要及时和上访者沟通。
(4)等领导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听从领导的指示,给上访者打电话,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

4、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需要继续盘问的,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将继续盘问时间延长至()小时。

答 案:48

5、某人使用针管注射毒品被查获,其注射针管属()。

答 案:作案工具

6、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答 案: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更多推荐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